![岭南古村落——高要坑尾村](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12/20121224165630730.jpg)
![岭南古村落——高要坑尾村](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12/20121224165643912.jpg)
![岭南古村落——高要坑尾村](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12/20121224165656479.jpg)
![岭南古村落——高要坑尾村](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212/2012122416578776.jpg)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记者翻阅《高要县志》,据不完全统计,自元朝开始,从坑尾村走出去或有渊源关系的名人名家共有33位之多。其中包括肇庆人熟悉的黎雄才。
只要提起黎氏门楼,坑尾村村民那种源自乡土情结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因为自古以来,门楼是一家一户的总甬道(甬道指高楼间有棚顶的通道),又是主人的门面,直接反映主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和经济水平。村民黎记生跟记者介绍,过去,门楼梁脊的飞檐腾空而起,金碧辉煌,十分气派。
朱砂石作底墙的大门楼有上下两个开阔的地方,叫滩池。明清时期,这里的滩池是作标榜村内书生“今朝高中”之用:一旦村里有书生高中“状元、榜眼、探花”等功名就会在滩池的右侧树立一根石刻的碑柱。那时,村里的人还会兴高采烈地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纷纷祝贺,“村里顿时像过年一样热闹。”黎记生说。碑柱上刻有年月日,书生姓名以及功名等。但可惜的是,碑柱如今已不在原位。在滩池的不远处,在一棵龙眼树下,记者看到有四根碑柱横卧在泥土上,文字已模糊不清。黎记生说,过一段时间,会把这几根碑柱摆放到原处,让其后人了解过去的历史,也教育小孩子用功读书。
在古建筑群里,有一条巷子,叫做青云巷,青云即解作“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之意。在巷子的右面有一间挂着“郎官第”牌匾的大宅。村民黎广清说,历史上的坑尾村向来注重读书。这间大宅曾经出现过“父子八贡”的科举辉煌。说的是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黎永春等人同得贡生的事。当时,父子八人一同上京被授封为“父子八贡”,可谓举世惊羡,好不风光!如今在这间大宅里保存着三幅珍贵的名画:黎展海、黎永秋以及黎永秋的妻子穿着清代官服的画像,其画工精细,极有研究价值。据村民反映,本来在大宅正堂中央悬挂着5幅这样的画,可惜被偷去了两幅,让人既惋惜又心疼。
岭南画派国画大师黎雄才的祖屋隐藏在坑尾村古建筑群里。记者看到,百年祖屋如今巍然挺立着,外墙依然保持完好。屋前的院子里,几棵翠绿的木瓜树,结下五六个硕大的果实。里面还有一个瓜棚,细密的绿叶在午后阳光的映射下,给泥土的地面洒下了斑驳的暗影。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黎雄才从祖父辈开始就搬到肇庆城区居住了,此后就长期求学奔波在外。黎记生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正值清明时分,黎老在儿子等人的陪同下,曾回到黎家祖堂拜祭。年届90高龄的黎老还特意请来坑尾村的老人家和村干部,在村委会办公室叙旧聊天。当时,黎老谈兴甚浓,从自己的童年生活到乡亲的逸事趣事,从旧时的民俗民情到今日的经济建设一一娓娓道来。
席间,黎老还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他小时候特别喜欢斗蟋蟀,常常把捉来的蟋蟀养在瓦罐、铁罐里,并以《水浒》英雄人物为原型,分别为蟋蟀取个威风的名字。但是后来想要为这些蟋蟀画像时,却无从下笔了。因为他对蟋蟀到底有多少只脚难以确定。最后还是捉来一只认真观察,才真正弄明白。黎老当时深有感触地说:“画到落笔才知难啊!其实,画画和作文一样,都要深入生活,如果不是处处留心,即使是天天上落的楼梯,走了一辈子,也说不出有多少级啊!”黎老的一席话听得村里人心里暗暗佩服,也大受教育。
推荐阅读:
岭南古村落——梅州石寨村
岭南古村落——潮州龙湖古寨
岭南古村落——连南南岗村
青岛古老渔村 青山村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