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年代久远,又是土坯房,文管所用钢筋和木条对冯友兰故居进行了加固,防止垮塌
冯友兰故居位于昆明市龙泉街道办事处宝云村。因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科员也曾在此工作,这里还被称作“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
在故居宽敞的院子里,弥陀寺、东岳宫、东厢房、西厢房等古建筑,都被盘龙区文物管理所用“龙四号”、“龙五号”、“龙六号”、“龙七号”等红字做了标记。冯友兰曾居住过的是“龙七号”。
穿过仅容一辆大车通行的乡村小道,绕几个弯爬到宝台山的山顶,就能看见几座明清建筑风格的寺院。这就是位于昆明市龙泉街道办事处宝云村的冯友兰故居,因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科员也曾在此工作,这里还被称作“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
如今,冯友兰故居的四面已被新搭建的砖墙围了起来,透过围墙,只能看见少数几座房屋的房顶。“这里最早是弥陀寺,后来成了龙泉镇的粮管所,但从四五年前开始,这里就被锁了起来。”李奶奶是土生土长的龙头街人,她的家就在宝云村,在她印象里,这里已经好几年没有人出入了。
在冯友兰故居的两旁,分别建起了宝云小学和晨曦幼儿园,在孩子们的读书声和嬉闹声中,这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古建筑文物显得并不孤单。“老师告诉我们,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冯友兰曾在旁边的弥陀寺住过。”从宝云小学学生们的回答可以看出,虽然冯友兰故居并未开放,但也已成为老师课堂中活生生的教材。
在冯友兰故居周围绕了一圈,记者终于找到了杨嘉兴。杨嘉兴是宝云商贸公司雇来看守冯友兰故居的保安,据他介绍,冯友兰故居产权一直归宝云商贸公司所有,他的工作就是保护这几座文物的安全,“除了看守大门,我每天都要绕着外墙巡逻好几回,住的地方离这里只有几百米。”
“我们都知道冯友兰故居是文物,不能擅自拆除或者开发,所以这里就一直闲置着。”一位姓史的宝云商贸公司负责人介绍,不让外面的人进来,也是为了保护文物的安全。
在冯友兰故居宽敞的院子里,弥陀寺、东岳宫、东厢房、西厢房等古建筑,都被盘龙区文物管理所用“龙四号”、“龙五号”、“龙六号”、“龙七号”等红字做了标记。每一栋房子的外延和内部,都用木条和钢筋架了起来,“这些都是上百年的文物,大多又是土坯房,用钢筋木条架住是为了防止房子垮塌。”盘龙区文物管理所所长田凡介绍,盘龙区文管所自费对冯友兰故居进行了添瓦、刷墙、加固,并测定了冯友兰故居的保护范围。
“冯友兰故居中许多房屋的屋顶、梁架、后墙等都还是当年的原貌,院子里一棵上百年的古树也存活了下来。”冯友兰故居规划负责人介绍,冯友兰故居将被打造成“中央史语所纪念馆”,除了古建筑保存完好之外,冯友兰曾在此完成《贞元六书》,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曾在此存放过一百多吨的珍贵文物和文献资料等精神财富,也进一步增加了冯友兰故居的历史意义和参观价值。
“今年9月,有100多位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到冯友兰故居进行了一天的参观和学习。”杨嘉兴回忆,有位专家站在冯友兰曾居住过的“龙七号”门口,即兴演讲冯友兰的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其他人都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听了一下午。冯友兰故居规划负责人介绍,冯友兰故居将被原址保护和开发,新建成的纪念馆将成为集参观、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性纪念馆,主要进行图片展览、还原历史情境等展示,重现“龙泉镇”当时号称昆明乃至全国文化中心的氛围。
推荐阅读:
桃城才子尤莹故居
古典风韵的江南园林——徽州唐模古村
山西徐向前故居
张厅 江南殷富人家的小桥流水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