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街老巷记录城市的变迁,见证城市的历史沧桑。在市区的县巷、庙前等6条古街,尚保存着不少明清古民居,是莆田“文献名邦”的活化石。这些传统民居继承了由晋朝士族衣冠南渡所带来的皇室威仪和贵族气派,包括具有莆田传统民居特色的官式大厝和融汇中外建筑风格的洋楼。1977年,著名古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和郭湖先教授到莆田考察,对这些明清士大夫宅院也表示出极大的惊奇,认为其中的明代住宅“确是一颗明珠,可与皖南明代住宅相媲美”,“具有全国性价值”。
在莆田的规划中,这些古街将打造成莆田的“三坊七巷”。为记录历史浸润过的这方土地,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守望莆田古街》。
每个老莆田心中都有一条自己的“后街”。说起“后街”,大家共同的一个印象则是“家具一条街”的美誉。在这里,不管是复古还是现代风格,您总能找到您所想要的各式木家具。更令人惊叹的是,这条街还是个“百宝箱”,与莆田习俗相关的各种传统用具,比如祭祀用的桌前布罩等,在这里总能淘到。记者昨日从莆田规划部门了解到,这条近300米长的古街,在长期的规划中,将被打造成别具历史风貌的“家具一条街”,同时保留传统民俗用品店。
官宅府邸凸显莆仙特色
后街全长近300米,包括衙后路。这条街上有不少明清两代告老返乡的大官的住宅,官式大厝也称皇宫起,是莆田传统民居的典型,除格局、造型、结构独特外,在装饰上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较有名气的是后街与原庙前街之间的陕甘总督林扬祖故居。林扬祖故居占地1500多平方米,由砖埕、左右院门、门厅、上厅及与厅并列横向建筑的诸多房舍、右邻校园等建筑组成,悬山顶抬梁穿斗结构,并列式空间布列,不用传统的前后进次形式为其特色,充分凸显莆仙民居的传统风格。主屋建在高约0.7米的石砌台基上,比普通单层建筑显得高昂,房屋装饰具有清代建筑代表性,并且木件还保存较好。
林扬祖(1799—1883),清道光九年(1829)登进士第,历任陕西按察使、甘肃布政使。清咸丰九年(1859)起任陕甘总督,成为清代职位最高的莆田籍官员。该故居历经百余年风雨,如今却依然完好,可谓标准的莆田大夫宅第,于1993年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代商业味道深厚尚存民俗特色店铺
现在的后街,连同这里的名人故居、传统木制工艺等,正逐渐被现代浓厚的商业氛围所掩盖。在这条古街上走一圈,能看到不少古建筑,名人故居内那浸润着历史的古屋、古井,还有沿街尚保存的那几家传统手工艺店铺,正在营业的多是瓦罐店、锦绣庄以及民俗、礼仪、宗教文化用品店。
从同样曾经是最繁华的高楼衙后路口进入这条4米多宽的街巷,经过几家有着多年历史的家具店铺,在一名林氏后人的指引下,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恍然从现代步入清朝年间。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妪正在院子中,从100多年的古井中汲水,悠闲地浇着花。曾任莆田市文管办文博馆员吴天鹤告诉记者,在古代井是家乡的象征,故有“背井离乡”之说,这口古井正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之一。
推荐阅读:
徽风古韵建筑
七成网友看衰岭南建筑命运 受冷遇或因三大因素
石家庄白佛古村庄
淄博周村文昌阁整体移址修复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