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是云南古代少数民族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礼器和打击乐器。石寨山出土铜鼓既多且早,被考古学界命名为“石寨山铜鼓”。
石寨山出土的铜鼓中,14号墓的一件最大。鼓面中央有10角光芒的太阳纹,并夹以复线三角形纹,其中有连续的圆涡纹一周。鼓面中的主晕最宽,有长喙飞鸟四只,其外为三角形齿纹及圆涡纹组成的条带纹一周。胴部上半段有三角形齿纹及圆涡纹。下半段有“羽人”划船纹四组,头上皆饰长翎,习惯称之为“羽人”。腰部有戴羽冠的武士八组,手中持有兵器及盾形物。胴、腰间有四个等距离的绳纹耳,便于系绳悬挂。足部也有三角形齿纹及圆涡纹一周。高31厘米,面径41厘米。
纹饰最佳的一面铜鼓出土于1号墓中。出土时为上下扣合的两面铜鼓,内贮海贝,即铜鼓形贮贝器。上一鼓已残,下一鼓完好如初。鼓面中央为九角光芒的太阳纹,其外有宽窄不等的晕圈,圈内各有花纹,高23厘米,面径40厘米。
石寨山铜鼓中,还有一面最小的铜鼓,鼓面中央有六角光芒的太阳纹,其间夹有复线三角形纹,其外为圆涡纹一周,再外为三角形齿纹与圆涡纹组成的条带一圈。鼓面边沿有四个等距离的青蛙,作蹲立状,头部均在同一个方向。胴部和足部各有圆涡纹一周,腰部纵分为八格,胴、腰间有四个绳纹耳。高19厘米,面径21.1厘米。
推荐阅读:
民国石碑牵出“关岳武圣”
南京发现南唐“第三陵” 墓主疑为大周后(图)
千岛湖下有座古城 265座牌坊淹在湖底(组图)
丰城发现道光时期古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