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来还看过其他几处古寺院。长子县法兴寺的唐塔造型奇特,更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宋塑十二圆觉像,潇洒飘逸,有一种绚烂已极的朴素。长子县崇庆寺山门前数十株白皮松实在太美了,然而终究抵不过寺内宋塑三大士和十八罗汉给我的震撼。长治市区观音堂的彩塑是明代作品,或站立,或垂挂,铺天盖地,密不透风,大大小小有400余尊,令人目不暇接。
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是,为什么浊漳河谷附近保留了这么多唐宋金木构古建筑?市志办副主任马书岐先生解释说:“平顺是山区,比较封闭,经受的战乱和破坏比较少。古文物容易保存下来。”我觉得与地形也有一定关系。浊漳河在这一带曲流深切,水位较低,地下潜水面也低,像天台庵、淳化寺、龙门寺、大云院这些高台或山腰上的建筑比较干燥,不容易受潮腐烂。山西省第四地质工程勘察院贾志宁院长告诉我:“太行山的岩层主要为古生代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其特点是透水,不含水。但它们不能称为喀斯特地貌,因为山西降水量小,岩溶发育不典型。”他的观点给了我启发:平顺少雨,即使下雨,石灰岩也能迅速吸收水分,渗入地下。如此干爽的自然环境,实乃木构建筑的福地。
作为上党的母亲河,浊漳河的结局很奇特。事实上,它没有在河道里流完全境。平顺石城镇崔家拐村附近,人们在河床上建起了一道高高的过水坝,河岸南侧有条引水渠,在我看来,那条大坝毫无用处,因为浊漳河的径流全部涌进水渠,滔滔而去,这就是著名的红旗渠源。从某种意义上说,浊漳河受到了人为“劫持”,离开河道,通过70公里长的“别道”奔赴河南林州市。红旗渠于1969年建成,是当时“人定胜天”理论的一个重大成就。
大坝以下,离省界还有41华里的浊漳河道,流水稀少,但不绝如缕。天脊之水,当它终于从太行山冲决而出时,你也许会惊奇,不如想象那样磅礴。
推荐阅读:
万名游客领略东阳木雕文化
潭柘寺
古风犹存的巍山古城
锦溪古镇:睡梦中的少女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