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寸缂丝一寸金。”说的就是缂丝这种织物,工艺繁复,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而眼前我们见到的这幅缂丝瑶池吉庆图轴,纵横皆两米有余,是现存明代最大的缂丝作品,织工精细华丽,当属皇家才能做出的鸿篇巨制。
在这幅两米见方的丝织品上,描绘了王母娘娘在瑶池庆寿的场景。王母凤冠霞帔端坐其上,九位仙女各捧寿礼纷纷来贺。瑶池水波荡漾,祥云缭绕,松柏青翠,桐荫引凤,山石在旭日的照耀下反射出五彩的光芒,仙鹤、梅花鹿穿梭其中,桃实、灵芝硕果累累,画幅上的题材无一不强调了祝寿的含义。如此繁复的画面,想着即便是用画笔描绘,也需细勾慢描许多时日,更何况是用以一根根丝线做画笔的缂丝,巧手巧思,令人惊叹。
缂丝,是我国传统丝织品的一个品种。缂丝的特点是“通经断纬”,“经丝”指织物上呈南北向排列的丝,得名于地球的经线;“纬丝”即指织物上呈东西排列的丝线。因为缂丝先将经丝挣于织机上,将图样衬在经线下,织工透过经线看清图样花色后,用毛笔将花纹轮廓描到经线上,然后再用带各色彩丝的小梭子,依照纹样的轮廓在经丝中织出纬丝形成图案。由于是直接将纹样织在纬线中,因此缂丝的纹样与织物本身融为一体,而不是像刺绣那样形成纹样在织物表面突起。这看似简单的技术,其实易学难精。因为它不像普通的织物那样能够一梭到头,而是需要在中途多次变换不同颜色的纬丝,由织法决定了容易造成不同颜色纬丝之间的不连贯现象,俗称“通经断纬”。
为了使整幅织物的花纹自然写实,有立体感,缂丝在实际操作时,出现了许多具体的“戗”法。“戗”在缂丝里的意思是“填补”,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的配织。如深浅两色纬线相互穿插,产生晕色效果的“长短戗”;体现颜色深浅均匀变化的“木梳戗”等。另外还有为使花纹具有立体效果,多色丝线按色阶退晕缂织的“结”法,和表现海水层次的“掼缂”法等等,正是由于有了这么多具体的技法,才能使缂丝的画面如同水墨晕染一般,生动逼真,协调自然。
行梭运丝的织工们成就了这贵比金玉的缂丝,当这幅缂丝瑶池吉庆图轴在寿诞之日被徐徐打开时,必定耀眼夺目,赢得满堂喝彩。
推荐阅读:
古建筑趣话 说说古代的避雷针
闲游乌镇
厨房摆植物招财催旺财运
自称被诬蔑造假村民要与曹操墓质疑者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