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墙
济州城墙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始建于金天德二年(1150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修时“易土为砖”,是济宁古城的重要象征,见证了济宁历史的发展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城墙现残存126米,位于城区环城北路与环城西路交界处,2001年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申报第七批国家级保护单位。
由于城墙石护坡为上世纪60年代初垒砌,历经风雨剥蚀,墙体风化破坏严重,多次出现开裂、砖石掉落、滑坡现象,存有安全隐患,急需抢救性维修。为做好济州城墙的整体规划和保护,市文物局先期对城墙一角进行了解剖发掘与勘查,为修缮保护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委托曲阜义德古建艺术有限公司编制了《济州城墙抢救性维修和总体规划前期工程方案》并承担工程实施。此次工程包括城墙西南角加高加固;南侧加高仿古砖墙;西北角加砌石质挡土墙;东侧北墙加砌大城砖垛口;东侧新建古式悬山大门;东北角墙体上圆形絍木孔处、北墙面裸露金代土墙、明代城砖处安装玻璃罩。
维修后现在的样子
古城墙作为一项历史文化遗产,是人文济宁的象征,修缮过程中,济宁市文物局严格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充分保留了古城墙的真实性、完整性。城墙的修缮对于引导广大市民珍惜爱护古城墙这一文化遗产,研究济宁历史文化、挖掘济宁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