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0907/2009714102844468.jpg)
![](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0907/2009714102856537.jpg)
![](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0907/200971410295186.jpg)
随着西长安街拓宽工程的展开,新华门对面的东安福胡同正在消逝。在胡同中部路北的一片废墟中,一拱雕刻着精美缠枝花卉的石券巍然屹立,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两百多年前那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在东安福胡同里,我寻访到一位世居于此的回族大叔,得知胡同里的石券门原是一座清真寺的门。石券门为清真寺的南门遗存,院里有一座大殿,殿北正对新华门的地方,还曾有一块乾隆御碑,现存于历代帝王庙内。大叔祖辈是清代从新疆奉旨迁居北京的维吾尔族人后裔,而且跟大名鼎鼎的“香妃”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考,这支维吾尔族人是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前后,或因助平“大小和卓”之变有功,或作为大小和卓被俘家属,或身为工匠艺人而陆续入京的。因边疆新定,乾隆皇帝极为重视这支由八位维吾尔族民族首领和宗教领袖带领的少数民族部众,下诏赐爵封居,妥善安置,史称“八爵进京”。
也正是在此时,一位美丽的新疆女子随部入京,后来入宫,先后被册封为和贵人、容嫔、容妃。“香妃”的传说中,即有她美丽的身影。与传说类似,容妃也有着特殊的身世。据最新发现的清宫档案史料记载,容妃所在的和卓家族有五名成员位列“八爵”,其胞弟图尔都便是其中之一。其家族虽与起兵生变的大小和卓兄弟同属一派,但并未追随起兵,而是选择了助清军平乱,由此封爵入京。这些维吾尔人还被编入八旗,成为京城一支特殊的旗人穆斯林群体,其最初的安置地正是如今东安福胡同一带,称为“回回营”。这座仅存石券门、石碑的清真寺,就是乾隆皇帝为他们兴建的,而并非专为“香妃”建造。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