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0907/20097695847218.jpg)
明孝陵明楼
3日,“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明楼保护工程竣工庆典”在南京明孝陵举办。自此,太平天国战火中遭遇灭“顶”之灾的明孝陵方城明楼宣告“加冕”成功。
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在明孝陵前建造了一座城门来看守自己的帝陵,称作“方城明楼”,这是明孝陵首创的建筑形式,也是明孝陵现存体量最大的建筑遗迹之一。150年前,明楼的屋顶和部分墙体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化为乌有。由于没了屋顶的有效遮护,明楼的墙体、地面和方城的整体遗存长期处于风雨侵蚀之下,岩溶现象严重。为了彻底解决渗水对文物造成的侵害,2006年,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委托专家设计保护方案并经过了国家文物局审批。明楼加顶保护工程历时一年多。据介绍,明楼加顶工程主要涉及残墙修复和顶部重建两部分。四面墙体残高约6米,用明代城砖进行修补后增高约2尺,同时恢复了明楼原有的6道门。内部修缮所用的柱、梁、斗拱、墙面等都是木结构,8根横梁各长达16米,共使用木材约1000立方米。为了减轻明楼新建部分的荷载,6片屋架采用了钢结构。明楼所加顶的尺寸和式样是按照历史记载的尺寸还原,重檐歇山顶加上金黄色琉璃瓦,辅以皇家陵寝专用的彩绘,使得原本残破的方城明楼变得金碧辉煌、气势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