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陵挖还是不挖?下一代人都没理由挖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聂晓阳 日期:2009-6-29
“现在看来兵马俑就这3个坑了。它们是负责保卫秦始皇灵魂的地下武装力量,总共将近8000件兵马俑,已经出土的约占1/4。”
兵马俑的出土和研究也证实了很多历史事实。比如史籍记载秦代有种制度叫“物勒工名”,这种管理方式在兵马俑上得到印证——目前已在出土兵马俑身上发现了70多位秦代工匠的名字。
在研究之外,秦俑保护方面的进步是吴永琪最引以为豪的。“从我这几十年的经验来看,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是彩绘的保护,第二就是土遗址的保护。兵马俑坑是由兵马俑和坑两个概念组成的,坑是兵马俑的载体,本身也是很庞大的古代建筑,但发掘初期俑坑隔墙的裂缝曾长达几十米,宽处可放下一个拳头。”
“如果坑没有了,你把兵马俑搬到英国搬到美国搬到日本,它就仅仅是一件艺术品。只有兵马俑和坑在一起的时候,里面包含的文化信息才是最本真的。”
吴永琪分析道,兵马俑做好后埋下时间不长,就遭遇山洪进灌,后来起义部队入关后,还将部分俑坑打开捣毁焚烧。“这样的话,当我们在2200年以后,再次发掘的时候,很多秦俑出土就没有彩绘了。但是,被洪水淤土淤住的地方,一些陶俑身上有大量彩绘。这使我们知道秦俑原来都有彩绘。”
经过吴永琪领衔的研究团队多年研究并进行国际合作,彩绘保护在1997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年后,这种技术从对几个陶片进行加工,扩大到整体修复陶俑时取得成功。2004年,这项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应该说在彩绘保护方面我们是有办法的。我相信还会找到更好的办法。”
吴永琪说,陶俑在地下埋了2200多年,发掘时无论有无颜色,都必须假设它有颜色,要一点点地剥土。因为颜料在土上的附着力要比在陶俑上强百倍,所以把土剥掉、把颜色保留下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艺。“我们有一个绿面俑头,非常珍贵。脸为什么是绿的,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说法。这个俑头是一个研究员剥了一个月才剥出来的。”
他表示,关于俑坑土遗址的保护,从一开始的工程加固,到后来研制的化学加固剂和渗透剂,现在也暂时可分页:[1] [2]
编辑:红豆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