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营造 >> 寺观建筑 >> 正文
显通寺
来源:广西旅游在线  日期:2006-8-9

    显通寺座落在五台山中心区大白塔北侧、菩萨顶脚下,它是五台山佛教圣地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庙。显通寺的前身,就是东汉永平十一年建始的大孚灵鹫寺,它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也是中国佛教的一个策源地。正因为显通寺有这样高的历史声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魏时,曾将大孚灵鹫寺重新扩建。《清凉山志》载:“元魏孝文帝再建大孚灵鹫寺。环匝鹫峰,置十二院。”今显通寺,即善住院。菩萨顶,即真容院。由于寺前有花园,故又名花园寺。唐太宗时重修。武则天时以新译《华严经》中记载着五台山,于是更名为大华严寺。到了,明太祖予以重修,赐额“大显通寺”。明万历中年改为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又改名大显通寺。现存的建筑,均为明、清重修后的形式。

    显通寺占地一百二十多亩,有殿堂楼房四百多间,中轴线上,一连七进大殿,东西廊房对称配合,形成整肃严谨、阔畅宏大的布局结构。建筑样式各异,多带宫廷建筑色彩,堪称明清寺庙建筑的典型。

    入显通寺前,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下层为石旋洞,上两层为木构建筑的高大钟楼,石洞的门楣上,刻有四个遒劲的大字:“震悟大千”。顾名思义,是说浑厚悠长的钟声,能把大千世界震彻得醒悟过来。钟楼上悬吊的大铜钟叫幽冥钟,也叫长鸣钟,铸造于明天启年间(公元1612-1627年),钟身高八尺,最大外径五尺,厚三寸,钟口边缘成莲花瓣形状,外皮刻有楷书佛经一部,共有一万多字。这口铜钟是五台山寺庙中最大的钟,据说重九千九百九十九斤。

    穿过钟楼门洞,沿石铺道右拐左折,便是显通寺的山门。论山门的高大,也是五台山寺庙中屈指可数的。山门看上去豪雄而典雅,两旁树着石碑,碑身上,一边是大草“龙”字,一边是大草“虎”字,自由挥洒,一笔写就,字形具有龙虎的形象,为雷雨居士所书。据说,佛寺建址需讲求风水,除了靠山之外,总以左青龙、右白虎为佳,显通寺山门两侧,无此二山,故立此二碑为补。

    入寺内,便是一连七进的殿宇,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殿。文殊殿重建于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大佛殿重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均系木结构建筑。

    无量殿是一座砖砌结构建筑。相传,唐代清凉国师于唐德宗建中四年在此殿内著述《华严疏抄》。清凉国师本名澄观,为七朝九帝之师,殿内写作达四年之久。殿内供毗卢佛大铜像,取佛法无量之意,称为“无量殿”。又因殿内没有梁柱,有人也叫“无梁殿”。这座殿分上下两层,明七间暗三间,面宽二十八点二米,进深十六米,高二十点三米,重檐歇山顶,砖券而成,三个连续拱并列,左右山墙成为拱脚,各间之间依靠开拱门联系,型制奇特,雕刻精湛,宏伟壮观,是我国古代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无量殿正面每层有七个阁洞,阁洞上嵌有砖雕匾额,有的题“普光明殿”,有的题“法菩提场”,有的题“逝多园林”,等等,意喻释迦牟尼佛“七处九会”,即释迦牟尼在七处地方九次讲《华严经》。因此,无量殿又称七处九会殿。无量殿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五七年,人民政府曾拨专款,按照原样进行了翻修。

    无量殿后是千钵殿,内供有铜铸的千钵文殊。这座铜像的造型,樗了文殊菩萨多种法像中的一种:头上又有头,共垒叠着五个头型,两边伸出许多手臂,统称千臂。佛家对文殊菩萨这个神话人物形象的想象力,亦可窥见一班。

    

    出千钵殿,抬阶而上,就到了铜殿和铜塔前。铜殿是一座青铜殿建筑物,铸造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殿建平面见方,宽九尺,深八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四角四柱,柱础似鼓。上层四面,各有六块格扇,下层四面,各有八块格扇。格扇内壁铸有佛像,重重叠叠,号称万尊;格扇外壁铸有各种图案和花卉鸟兽,共三十六幅。有二龙戏珠、鱼跃龙门、丹凤朝阳、喜鹊登梅、犀牛望月、玉兔拜月,明月中,桂树下,有一只玉免昂首竖耳,目不转晴,胡须似动,十分机警。莲下仙鹤图中,一朵莲花正在盛开,一朵已结莲子,花上扑蝶,蜻蜓款款飞来,荷叶下,一只仙鹤双脚入水,嘴里叼着一条小鱼。一幅幅铸画,铸法精细入微,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据《清凉山志》记载,铜殿是五台山高僧妙峰于明朝万历年间,集全国十三省布施,用十万斤铜铸成。妙峰大师曾以舌尖之血和着朱砂书写《华严经》。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拜其为师,人称为“人天师表”,“法门砥柱”。妙峰大师曾铸一座铜殿,一在南京,一在峨嵋,一座在五台山,规格样式完全一样。前二者已失,显通寺的这座,是国内仅存的了。这座铜殿优美的造型,完整的结构,巧妙的布局,生动的图案,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高超的铸造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铜殿前下方左右两侧,各矗立着一座铜塔,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始铸,万历三十五年铸成。铜塔高两丈余,直径二尺,自踵至顶共十三层,层各八面,均铸有佛像,看去玲珑而秀丽。这里原有五座铜塔,隐合五座台顶,可惜中间三座被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华时盗走,只有塔基座蹲在原处。失去的三座铜塔和现存的两座铜塔,在造型上不一样。现存的铜塔是八面,看去玲珑,失去的铜塔是宝葫芦状,显得敦实。由此可想见当年五座铜塔互相映衬的丰彩。西边一座铜塔底层的西南角,有一大如拇指的小铜庙,内坐铜铸土地神像。相传,康熙皇帝来五台山时,看到它特别小,便风趣地说:“好大的土地!”不料,“土地”一下跳到地上,立即跪倒叩头:“谢主隆恩”。于是,就被封为山西大土地爷。这个传说,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位小小的大土地爷,远近闻名,凡是到五台山游览的人都要观赏一下。

    铜殿上面的藏经殿,俗称为后高殿,如今陈列着陶、木、金、石等多种文物珍品哪巳艺术品。魏孝文帝时的铜质镀金镇风印,上刻“清凉摄受”四个篆体字,说是五台山一年四季风大,众僧人集四十八两黄金制成此印,用来镇风。镇风印原在清凉寺内存放,和神话传说里文殊菩萨从东海友王那里取来的歇龙石(也叫清凉石)放在一起,互相配合,镇风降雨,以济万民。这里保存的早期文物还有,北魏太和年间的铜铸旃檀佛,南北朝时期的石雕观音菩萨和侍理菩萨。此外,北宋开宝年间印刷的雷锋塔藏经,宋末元初赵子昂夫妇画的马和观间菩萨,明代沈周画的关云长,明代丁云鹏在菩提树叶上画的十八罗汉,老师研究我国古代印刷和绘画的珍贵资料。清代烧瓷济公和尚像和苏武牧羊花瓶,人物形象逼真,神采飞扬,木雕善财童子和观音菩萨,铜铸刘海金蟾和四十八臂观音,以及水晶塔、银制塔和各色景泰蓝供器等,精巧玲珑,色彩缤纷,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传说杨五郎使用过的铁棍,长五尺,重八十一斤,现也保存在殿内。尤其应当提到的是华严经字塔。字塔长一丈七尺,宽五尺,由白绫和黄绫裱糊而成,上写华严经八十卷,计字六十万零四十三个。绫上写字不算奇,奇的是用一部经文正好组成了一幅宝塔图案。远望象用绫上用工笔画的七级高塔,塔身嵌以楼阁佛像,飞檐吊以风钟,塔边饰以花卉,十分形象。近前细瞅,原来拼成高塔的每根线条都是蝇头小字排列起来的。莲花的细茎,风钟的吊绳,佛像的眉毛,都是一行行的小字。难察经文起着何处,不知经文落款何方,经毕塔成,浑然一体。华严经字塔系清康熙年间苏州三定弟子许德心用十二年功夫书成。这帧经字塔,没有周密的设计,没有顽强的毅力,是难以完成的。苍海拾贝,由此可见五台山佛教历史的悠久与佛教文物的丰富。

    显通寺文殊殿前,有两座八角碑亭,碑亭里各立一通汉白玉石碑,石碑高不足八尺,宽二尺半,立于康熙四十六年七月十九日。左边的石碑上有字,系康熙御笔。右边的碑上没有字,人称“无字碑”。立碑是为了刻字记事,这一通碑上为何就无字呢?传说盖碑亭的地方,原是两个圆形的水池,池里的水清澈如镜。有一年,康熙皇帝朝台,巡游显通寺,来到文殊殿前。他抬头一望,只见绚烂的菩萨顶端端正正座落在灵鹫峰下,好象一条英武的龙,昂着头高卧在那里。一座牌楼正是龙头,两根幡杆正是龙角,一百零八层台阶从牌楼上延伸下来,正是龙吐出了舌头。康熙越看越象,越看越怕:这是出真龙天子的地方呀,难道我大清的江山要让别人夺去吗?于是,他想找些人言依据,来证实菩萨顶不是一条龙,或是一条死龙,那就放心了。显通寺住持和尚奉命接驾,时刻不离左右。他听到皇帝在念叨菩萨顶便凑上去说:“启奉万岁,那灵鹫峰是一条龙,菩萨顶的牌楼,正好在龙头上。”康熙最怕说的话,终于被住持说了出来。不过,他还是不露神色,显出不太在意的样子,仔仔细细看了菩萨顶一会儿,象是发现了什么奥秘,竟忘记了自己的尊严,掉转头来对住持说:“灵鹫峰是条龙,但不是条活龙,你看,它没有眼睛。”本来,康熙想让住持接住他的话茬,也说一句“这条龙没有眼睛。”可那住持有巴结皇上的心思,却没猜测到皇上的本意,只是一个心眼儿把他所知道的统统告诉皇上:“启奏皇上,我主有所不知,这龙是有眼睛的。每日午牌时分,太阳照到这两个池上,那菩萨顶的木牌楼两侧就会出现两个圆形的光环。”这一来,康熙再也忍不住,发了雷霆,“龙长了眼睛,不会飞走吗?龙飞走了,五台山的灵气还会有吗?这两个水池,你给我填平,上面再立两通石碑压住!”不久,水池填平,石碑立了起来。住持请康熙写碑文,康熙欣然命笔写了一篇,住持请工匠把碑文拓刻在左边那通石碑上。右边的石碑空下了,因为没人敢写碑文与皇上的碑文相对称。于是,显通寺出现了无字碑。

    寺内第三层的大雄宝殿,是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此殿占地一亩二分,高大肃穆。殿内正前方的横梁上,高悬康熙御笔“真如权应”木匾,下面条幅横悬,两旁锦幡垂挂。殿台上,并列主佛三尊,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东面是药师佛,西面是阿弥陀佛,殿墙两侧是十八罗汉,均为明、清雕塑。佛前的地面十分宽敞,经案上佛灯高照,宝鼎焚香,摆着各色供果,敬有美丽鲜花。东面的经案头,还摆着鼓、磬、铛、木鱼等佛家乐器。不仅本寺僧人在这座殿内做早晚功课,每逢大的佛事活动日,由五台山佛教协会主持,各寺庙的僧尼都要身披袈裟,汇集到这里举行礼佛仪式。

编辑:夏腊梅
 我国最古老的皇家僧尼寺院 永泰寺,原名明炼寺,位于登封市区西北,始建..
 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密檐式砖塔嵩岳寺塔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的嵩岳寺..
 南岳庙位于登封大金店中街村。据传说:全国五岳,金兵已占有四岳,唯有南..
 花木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英雄,“代父从军”的壮举广为人知。自从美国..
 商丘夏邑县城北7公里,有一处蔚为壮观的古建筑群,这便是被称为“全..
 ·蓬莱阁加强文物安全保护
 ·西安将对“大唐西市”“大唐..
 ·登封会善寺近日修缮完毕 即将..
 ·北京全面启动保护长城工程 将..
 ·唐代古建“慈源寺”将整体移..
 ·明泰陵300年來首度大修 總投..
 ·千年古寺“搬家”创世界纪录..
 ·上山遗址发掘面积再度扩大(图..
 ·国家文物局长建议故宫“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