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uanlin.com/console/editor/uploadfile/2006321101426228.jpg)
直到梁天监六年(507年),梁建安王肃伟派当时最著名和尚僧祐到此主持续凿工程。在僧祐的计算和指挥之下,终于在天监十五年(516年)大功告成,名扬天下,从此开始了真正大佛寺的历史。由于凿刻大佛的传奇故事,人们也称大佛为“三生圣迹”。大佛寺的开凿年代与规模和山西云冈、河南龙门相近,比四川乐山大佛早200多年。
千佛禅院位于大佛寺西北约300米,紧邻大佛寺的外山门,是除大佛之外的另一处石窑造像。因石窟内佛像总数超过一千,故名千佛禅院,俗称千佛岩。
千佛岩,佛像确有千尊以上,据统计,石窑内共有佛像1075座,大的有1米之多,小的仅数寸。千佛禅院前身是高僧于法兰创建的元化寺,成寺于公元345—356年,可见千佛岩的造像早于大佛。
南朝时,南方很少有石窑造像,因此位于新昌石城山的千佛岩就显得异常珍贵。千佛禅院在“文革”时曾遭受损坏,但大多得到了保留,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古代石窟造像艺术建筑。
![](http://www.yuanlin.com/console/editor/uploadfile/200632110148189.jpg)
放生池在大佛寺外山门内。大佛寺的放生池非但是一般佛教寺庙中的固有建筑,在新昌大佛寺更有平添景色的妙用。不管是香客还是游客,一进入外山门,就会被两处清澈的水池所吸引,水面映照着两面青山、四面绿树,佛门净地的感觉油然而生。放生池南面岩壁“南无阿弥陀佛”为弘一法师手迹,“放生池”三字为钱思廉所书。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