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民间藏家20余年搜集万件抗战文物
来源:华商晨报  日期:2017-9-7
    在自己的家里,45岁的张广胜常常可以宅一整天。这里,没有访客。在家陪伴他的,是很多见证抗战历史的“老朋友”。     

    这些老朋友中,有80多年前的老徽章、旧战刀、模糊的黑白图片、手写线装订的文稿……承载了张广胜20多年的爱好。但更多的,是见证了8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那段烽火历程。      

    在每年九月三日这个胜利的日子来到时,抚今追昔,那些抗战文物所铭记的往事,已经交织成了张广胜的人生信仰。      

    偶抵黑龙江边境要塞开始收藏之路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对面的一所普通民宅里,默默陈列着沈阳抗战类实物收藏家张广胜的挚爱。      

    他用20多年的时间,收集了2万多件珍贵的抗战文物,其中包括上千件与“九一八”事变有关的实物、文件原件等。他把这些文物集中放在一起,闲暇时他会坐在这里,喝一杯茶,回忆与这些文物的那些往事。      

    这些年,他的收藏常常引起全国各博物馆及研究机构的青睐,包括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哈尔滨731遗址纪念馆等在内的文博部门,与张广胜联系,希望联展或馆藏他的藏品。      

    但是,张广胜想得最多的是,把这些藏品留在家乡沈阳。      

    “沈阳有那么多抗日战争遗址,我们并不比别的城市差,为什么这些文物不能为我的家乡发挥作用呢。”张广胜说。      

    可惜的是,暂时他还没有自己的展览场地,于是他在这处房子里,做了一个小型的展览。在他的“家庭博物馆”内,他向记者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今年45岁的张广胜,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在沈阳读完的。“如果说我的童年跟收藏有一点关系的话,只有我在小学的时候,跟着老师一起集邮过。”      

    20年多前,他开始独闯世界,去黑龙江做边贸生意。当初,在二战时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国境线上,散布着长达1000公里的日军要塞,它们分别修筑在珲春、东宁、虎头、黑河、海拉尔等多个地区,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      

    有一次张广胜偶然路过其中最大的东宁要塞,深入到隐藏在深山中的要塞原址。当初日军战败时,对要塞进行了销毁,但一座座坍塌的碉堡、淤塞的反坦克壕、交通壕、错落的掩体以及废墟之下的地下要塞仍旧有迹可循。      

    张广胜被这从未踏足过的世界迷住了。刚好他看见了一个牧羊人,其拴头羊所使用的铁杆,竟然是日军用的刺刀,于是,他花了40元买下了自己收藏的第一件侵华日军的物品。      

    从那时起,但凡他出差到黑龙江边境地区,他便留心日军侵华时留下的物品,并开始了他的收藏之路。      

    一块脚趾骨点燃了收藏与家人的矛盾     

    有了这次经历,张广胜的世界被重新开启,他发现,在黑龙江边境小镇,简直到处都是“宝贝”。      

    他一次次不断地往返那里,每次都不空手而回,弹药箱、炮弹壳,在当地人眼中一文不值的那些“破烂”,都被张广胜花钱买走,当成宝贝带回了家。      

    在他一次次这样收集了一段时间后,家里被他的这些看似毫无用处的破铜烂铁堆满。有时候,他的妻子会随手清理掉一些,两个人因此偶有摩擦。不过谁也没想到,两人之间的矛盾升级竟然是因为一双日军旧军鞋。      

    当时,张广胜从黑龙江老乡那里收了一件日军军装和一双军鞋,因为在当地来不及整理,他便将这两样物品原样带回了家。在家里,张广胜的妻子打扫卫生,不经意间拿起那双鞋,竟然从中倒出了几块人的脚骨……      

    这个堪比惊悚片的场面,让张广胜的妻子忍无可忍,两个人为此大吵了一次。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俩也算是把矛盾彻底摆上了桌面,我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和这些东西的价值统统告诉她。她其实很通情达理,反而通过这次开始理解和容忍我的收藏了。”张广胜回忆说。      

    在张广胜的个人收藏品中,有一口直径六七十厘米的大铁锅,锅底已经残破,这是日军躲避在要塞中做饭用的。      

    当初日军的每处地下要塞,设施都比较齐全,包括升降井、各种兵室、防毒门、炮室、指挥所、通气孔、灶事间、仓库等等,有的相当庞大,最深处达80多米,各种炊具一应俱全。据当年被俘虏的日军透露,洞内物资供应齐全,在没有任何外来供给的情况下,一万多人的部队,可以在洞中生存半年。      

    在日军撤退时未来得及运走的大铁锅,自然是侵略的罪证。张广胜收到这口锅的时候,如获至宝,但是,怎么把这个几十斤重的大家伙从山里运出去却成了他的大难题。     

    “我抱着这口锅,在山里步行了十几里路,即使在累得精疲力竭的时候,也不忍心扔掉。不是在乎那几个钱,就是舍不得好不容易发现的东西,这些都是历史的记录者啊。”张广胜说。      

    屈辱和抵抗都在他的藏品中被记载           

    随着年龄渐长,张广胜从对边境抗战文物的收集,渐渐转向对整个东北抗战历史的热衷。他查阅各种资料,对任何能够证明那段侵略历史的文物都不放过。     

    在他的收藏品中,有很多徽章。张广胜将这些徽章一一出示给记者看,并对这些日本的侵略证据如数家珍。      

    一枚标着“忠魂”二字的徽章,正面是一个端枪的日本兵,背面写着“支那战事,抗战纪念”。张广胜解释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一直强调这是日军的自卫行动,甚至将这一场侵略战争称之为“抗战”,何其荒诞。      

    一组两枚的“支那事变纪念牌章”中,其中一枚刻着手举望远镜的日军军官,另一枚是奔跑的日军士兵,而其背面则分别为日军的飞机和炮弹,“觊觎着中国的广阔山河,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离开这些屈辱的记忆,张广胜收集的很多抗战文物也令人感慨。比如,张广胜曾收集有数把军刀,分别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和国民党29军所使用过。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歌很熟悉,但是大刀何样?在张广胜这里,有了答案。     

    这把义勇军所用大刀长94厘米,刃宽5.6厘米,刀上刻了一个“张”字。据张广胜研究,“张”字所含的意思是,大刀由参加了义勇军的东北军所打造。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大部分县开始有抗日义勇军活动。但义勇军的武器十分简陋,民众武装使用的多是长矛、大刀、猎枪、土炮。正是东北义勇军奋起抗日,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      

    另一把刀是1933年长城抗战时,29军在喜峰口抗战时用的。它长87厘米,刃宽10厘米。在刀把附近刻有“军政部”铭文。张广胜告诉记者,“这代表着大刀是由军队制造的。”     

    1933年初,长城抗战爆发,日军攻至冀东长城一线,宋哲元率第29军抵抗,因武器粗陋,宋哲元下令打造了一批大刀,以备肉搏之用。喜峰口大捷正是29军选出的500勇士组成大刀队,夜袭敌营。这一历史事件也成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一著名歌曲《大刀进行曲》的素材。      

    沉睡20年的藏品期待被更多人看到     

    20年过去了,张广胜的收藏足迹遍及国内外,他的藏品有的收自民间,有的捡自垃圾堆,还有的从别的藏家手中高价购买。为此,他几十年做生意的积蓄,几乎都投在这个事情上。      

    因为他的实物藏品多独一无二,颇受专业人士的认可。比如,张广胜收集的日军防疫给水部(731部队)使用过的“冷冻预感器标识牌”,即作为侵略罪证被收集入731博物馆出版的书籍中。     

    也有很多藏家想要收购张广胜手中的藏品,但是张广胜舍不得。每一件藏品都有一个故事,它们就像张广胜的孩子,卖出去,他不忍心。在这方面,他说自己很小气。      

    采访那天张广胜特意拿出一册他珍藏的“抗战画册”给记者看。      

    这个小册子的封面写着《抗倭战画》,线装订,扉页手写“爱国家、还我山河”。后边每一页都是一幅手绘彩色画。作者写明:欢送出川抗敌将士保卫祖国,落款是四川省抗敌后援会。     

    第一页写着“抗战漫画:全民抗战”字样;第二幅画着一个日本兵残杀中国人,写着破坏和平的刽子手;第三幅是日军飞机轰炸,而下边是专心抗战的中国士兵,写着三个字“不怕死”……即使今天再看这些画册,那些为国家不计生死的豪情,依然跃然纸上。有四川省的藏家想向张广胜求这个册子,虽然知道这本册子对四川意义更大,但张广胜的小气劲犯了,说什么都舍不得。 
     
    但是,给博物馆捐赠抗战文物,张广胜却毫不吝惜。多年来,他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千余件实物,其中包括当年日军攻入南京城的军旗、带有血迹的日本军刀等。2014年12月,张广胜因此获邀参加了在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第一个公祭日活动。      

    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辽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王建学教授曾表示:“沈阳太应该建一座北大营历史纪念馆了,仅张广胜一个人的收藏就足够用于展出。他的收藏品白白沉睡了20年,真是太可惜了!”     

    然而,对这一切,张广胜有期待,却也看得平淡。“文物有自己的生命和价值,在他们漫长的经历中,只是有一部分时间,在一些机缘下,它们遇到了我,留在了我的手中;但终究我只能伴随它们一段时间,他们总会有自己的位置,终究会被更多的人看到。”      

    在张广胜的家庭展厅里,有几件弹壳实物,表面已被炮火摧毁得不成形状,扭曲得仿佛如艺术品。在张广胜看来,与那些保存完好的文物相比,这些被摧毁的弹壳更有震撼力。在战火面前,金属尚且被毁至此,人的血肉之躯该如何不堪一击。远离战争、守护和平,应该成为所有人类世代遵守的信条。
编辑:珊瑚树
名称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十年修缮后再现恢弘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余荫山房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江南私家园林建筑:周庄沈厅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岳麓书院

类别古建空间
名称广东省四大古典园林之清晖园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古建筑: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类别县级文保单位
 ·500款文创产品将亮相湖南省博..
 ·国家文物局赴山西调研佛光寺..
 ·江西抚州发现汤显祖家族墓园..
 ·云南镇雄发现石器遗址 距今..
 ·埃及向中国使馆转交查获的走..
 ·浙江义乌发现恐龙脚印化石群..
 ·四川石渠发现明代壁画与雕塑..
 ·南宋官窑博物馆展出扬州八刻..
 ·乾隆“再下江南”文物展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