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考古发现 >> 正文
水下考古,不仅仅是海底捞宝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蓓  日期:2017-3-27
    据报道,1987年发现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将于年内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露出真容。

    “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距今有800多年历史。“南海一号”整体打捞的成功案例,也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历程。

    崔勇,中国首批水下考古队员之一,为我们讲述了中国水下考古的神秘与艰辛。

    让潜水员学考古,还是让考古人员学潜水

    为什么中国会开展水下考古?

    有一个英国的盗宝者叫迈克尔·哈彻,他依据历史资料,到全世界各个海域寻找古沉船。1984年,他在中国南海海域找到一条沉船,捞起了大约15万件瓷器,经过拍卖,获利2000多万美元。

    拍卖是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拍卖公司进行的,其中有2000多件都是中国景德镇的青花瓷。当时中国故宫博物院派了两位专家,一位是冯先铭,一位是耿宝昌,带了3万美元去参加拍卖。然而几天拍卖下来,他们连举牌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们看上的瓷器起拍价都超过了3万美元。沮丧地回国后,他们写了一个报告,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下决心要开展水下考古。

    1987年,英国一家打捞公司通过阿姆斯特丹一家海事博物馆的资料,发现有一条叫莱茵堡号的沉船,就沉没在广东的阳江和台山海域。他们要找这条沉船,必须和中国政府合作,于是他们和我们的相关部门一起开展作业,寻找这条沉船。

    他们在沉船所在的海域中,利用远程声纳系统到处寻找,一旦发现疑似的东西就用抓斗往海里抓。有一天,一抓斗下去,抓上来247件器物,其中有瓷器,有锡器,还有一条1.72米长的大金腰带。看到这个情况,我们中方的负责人就说:这肯定不是你们英国人要找的莱茵堡号,这是一条我们中国的沉船。

    就这样,“南海一号”第一次被发现,但因为技术原因无法进行打捞,这条沉船被搁置了起来。

    当务之急,我们得马上组建一支自己的水下考古队伍。国家博物馆就成立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决定召集一批人去学水下考古。

    有一个很纠结的问题是,到底是让潜水员去学考古呢,还是让考古人员去学潜水?后来算了一笔账,潜水员学考古要花4年时间,考古人员去学潜水,只要花半年时间。中国有这么多年轻的考古人员,估计找几个去学潜水并不难。幸运的是,我当时正好年轻,通过了很严格的体检,就去学了水下考古。

    水越脏、泥越厚的地方,沉船保存得越好

    1987年刚接触水下考古时,我们请日本水下考古学研究所所长田边昭三教授来给我们上过一次课,属于“扫盲”性质。到了1989年,国家文物局、国家博物馆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举办了国内第一期水下考古培训班,由澳大利亚老师来进行培训。

    参加培训班的共有11个人。11个人被分成了两组,老师把年纪大的、身体不太好的人都放在一个组里,把身体好、潜水技术好的人放在另一组。我们说,一个叫“老弱病残组”,一个叫“明星组”。我是“明星组”的组长,那位“老弱病残组”的组长已经39岁了。

    老师分配任务都是同时派给两个组。但是后来发现,同样的任务,最后总是“老弱病残组”做得比“明星组”好。这给了我们一个启发:水下考古不是能力强就能干好的,一定要协调好,要有团队精神,才能把这个工作干好。

    经过培训,我们终于掌握了基本的水下考古知识和技术。

    在这期间,不少国外的打捞公司都希望与中国合作,共同打捞“南海一号”,但都被我们拒绝了。1989年11月,我们和日本组成了联合调查队,准备对“南海一号”进行勘察。但那个季节不适于海洋作业,风浪比较大,水下能见度极低,潜水很困难,所以只能作罢。

    “南海一号”所在的地点在珠江口的西岸,那里刚好有一股菲律宾来的洋流从东北向西南流,所以淤积的泥沙非常厚,泥沙厚度达到了30米。这样的环境有两个特点:第一,几乎没有能见度;第二,沉船全部埋到了泥沙内。所以我们后来总结了这样一个经验:水越脏、泥越厚的地方,沉船保存得越好。

    虽然我们发现了“南海一号”,但却没法开展工作,因为我们还不具备这种能力。于是,我们先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1991年到1997年,我们完成了辽宁三道岗一条元代沉船的水下考古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

    从首次发现到最后完成考古工作,

    要花整整30年的时间

    2001年,我们正式启动了“南海一号”的水下考古工作。

    先是重新确定了沉船的位置,然后,从2001年到2004年,我们进行了4年的调查和试掘。虽然采集了6000多件很完整、很漂亮的瓷器,但是没有采集到多少考古资料,比如绘图资料、照相资料、影像资料等都采集不到,这不像是一次考古,倒更像是一次打捞。

    后来有一次看电视时,我看见考古学家李济先生发掘殷墟的时候用了整体提取的方法,于是就想:我们可不可以也用整体提取的方法把沉船打捞起来呢?但问题是:怎么捞?用什么方法捞?

    当时有一位工程师叫吴建成,他提出用沉箱的方法,就是把一个巨大的沉箱整个套在沉船上,再把沉箱底上一封,船就能捞上来了。这个方案听起来不错,但是要真正实施,必须经过很多次的模拟试验。

    最难的是吊放沉箱。这个沉箱有33米长、14米宽、500多吨重,分上下两层。水下定位非常难,而且沉箱放下去以后再调整位置,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一次放准。

    最后,真的是一下就放准,成功了。

    “南海一号”在进行整体打捞的时候,我们还在同时实施另一个计划,就是打造一个博物馆,叫“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为什么要造这个博物馆?一是为了让捞起来的沉船有地方放;二是为了方便人们来参观。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冒险的方案,因为如果我们打捞不起来沉船,这个博物馆就白建了。

    虽然我们很纠结,但是这个方案还是通过了。为此,我们新建了一条450米长的路和一个码头,从海滩一直通到博物馆里。

    2007年,我们顺利打捞起沉箱,并把它运进博物馆,然后开始考古发掘工作。估计到2017年下半年,全部工作才能结束。也就是说,这条沉船从1987年被首次发现,2007年整体打捞上来,到最后完成考古发掘工作,要花整整30年的时间。这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采集到的考古数据可以精确到毫米

    “南海一号”是一条南宋早期的船。刚开始打捞的时候,捞上来很多精致的龙泉窑瓷器,还有一条纯金腰带。当时我们以为这也许是“南海一号”上比较有价值的文物了,但现在通过发掘,证明这仅仅是冰山一角。从“南海一号”上发掘出的黄金、饰品,每件几乎都可以论斤计算,一共有上百件这样的东西。

    通过这个沉船的发掘,我们认为,这种整体提取的发掘方式是很有必要的。在水下没有能见度的情况下,如果靠盲目地去摸、盲目地去捞,根本达不到考古的目的。而现在,所有的考古信息都保存得非常完整,包括那些木器上的文字,可能还会发现一些纸质的东西,那简直就是奇迹了!

    为使“南海一号”能长久保存,目前沉船被置于博物馆的“水晶宫”内,模仿它原来所处的海水环境。现在的考古,是通过非常现代的技术,包括激光三维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来进行现场保护发掘。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大的实验室,这也是全世界唯一的一个,可以在精确控制的环境下发掘一条沉船,可以最大限度地把信息保存下来。

    世界上还从没有一艘沉船是这样被整体打捞起来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船上共有15个仓,每个仓都各有特点,每个仓里的瓷器包括它们是哪个窑口烧制出来的,都看得清清楚楚。

    因此,我们采集到的考古数据都可以精确到毫米级。从水下考古发掘来说,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水下考古能做到精确至毫米级的测量。

    用一个大框架把“南澳一号”罩在海底

    在发掘“南海一号”的同时,2007年5月,又一条沉船被发现了。地点是在广东的南澳岛,我们后来把它命名为“南澳一号”。

    “南澳一号”是一条明代万历年间的沉船。

    这条沉船跟“南海一号”不一样,它是在珠江口的东岸,海水很清,水下能见度较好,淤泥的厚度为1.5米左右。

    这样的地理条件,有利于我们就地开展水下考古。也就是说,可以在水下做任何陆地上能做的考古工作,比如绘图、照相、录像,什么都可以。

    从“南澳一号”水下拍摄的照片里,我们能看见船上的瓷器保存得非常好,有景德镇的青花瓷,也有福建漳州窑的瓷器,还有一些铜钱。

    明代长期实行海禁,到了万历之前的隆庆年间,才开了海禁,而且只开了漳州的月港,这条船就是刚开海禁之后发出的贸易商船。这艘船上满载的货物证明,当时的民间贸易还是很发达的。

    和“南海一号”不同的是,我们只是把“南澳一号”船上的器物打捞起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原真性原则,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要尽量保持原真性,希望不要动船,因为船拆下来之后,就很难再装回去。“南海一号”是整体打捞上来的,整个的沉船就是一件重要的文物,可以严加保护;而为了保证“南澳一号”的船体不被破坏,我们采取了另外一种措施,就是用一个大型框架把它罩在海底。

    这个框架的面积和“南海一号”的沉箱差不多大,它被准确地套在“南澳一号”的船体上,以防过往的船只对它造成损害。

    我们每年都会到“南澳一号”所在的地方去看一看它,已经有好几年了,它还是静静地完整地待在那里。

    把每一艘沉船连起来,也许就能拼出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我参加过很多水下考古项目,其中比较特别的还有致远舰的发现。

    致远舰的发现,应该说是我们发现近现代沉船的一个典范。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一共沉了4条船,其中靖远号和扬威号已经被发现了,剩下的致远号和超勇号两艘舰艇不知道沉在哪里。

    我们发现这条沉船的时候,它到底是致远号还是超勇号并不能确定。从国人的爱国情结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更希望它是致远号。其实,超勇号从船舶发展史上来说也很重要,它是我国现代巡洋舰的鼻祖。但是因为当年邓世昌下令冲向日本舰队主力舰吉野号、欲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故事,我们小时候都耳熟能详,所以我们也非常想找到致远号。

    后来我们通过几条证据,最终确定它是致远号无疑。第一条证据是它的排水量,我们通过磁力计探测,发现这条沉船大约为1600吨级。超勇号是1500吨级的舰艇,致远号是2300吨级的,但是这条船的船面建筑全没了,只剩下船底,也就是说,船舱包括甲板以下还剩下1600吨,那说明它比超勇号要大。

    第二条主要的证据是我们发现了格林机关炮,这种炮是致远舰上独有的。据说致远号当时沉没之前,撞向吉野号的时候,船身倾斜了30度,其他的炮不是对着水就是冲着天发射,而一直向吉野号开炮的就是这挺格林机关炮。此外,在船上还发现了穿甲弹,以及三层厚的穹甲,这些都是致远号的特征。致远舰代表着中国海军的军魂,我们很高兴终于找到了它。

    经历了这么多水下考古,我发现自己真的很幸运,发现了这么多重要的水下文化遗产。但是,中国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目前我们一共只有100多位水下考古队员,怎么可能顾得过来呢?

    我希望渔民们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线索,让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沉船,因为每一条沉船都是一个点,如果把这些点连起来,也许就能拼出一条海上丝绸之路,这也是我们水下考古队员的一个共同心愿。
编辑:郁金香
名称三水古庙:百年古庙,悠悠岁月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江苏:九华山涵月楼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小布达拉宫——巴仑台黄庙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河南:任村镇盘阳村法济院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古建艺术——窗

类别古建空间
名称中国园林艺术:苏州纳园

类别自然山水园
 ·中美研究人员合作考古发现新..
 ·江西:海昏侯墓孔子衣镜考古..
 ·山西:侯马发现宋金时期精品..
 ·河南:发掘4000多年前陶质排..
 ·湖南:零陵发现保存完好的明..
 ·台媒:日本考古界认为三万前..
 ·南京:明故宫遗址考古 地下曾..
 ·纳尔逊·曼德拉湾市大学人类..
 ·甘肃:早期秦文化研究扩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