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逐步搭建公共考古事业体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吴楠  日期:2017-2-10
    近年来,随着多种多样公共考古活动的展开,公共考古逐渐走进民众的视野。在互联网时代,公共考古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日前,记者就公共考古如何应对挑战,如何更好地与新媒体融合等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引导民众树立正确认知

    当前与公共考古相关的资料中,“公共考古”和“公众考古”均用来表述考古知识的大众化,在具体使用时并无明显区分。受访学者表示,这两个概念是因翻译的差异造成的,在具体使用规范上学界尚未达成共识。但在他们看来,“公共考古”不仅包括公众参与的考古活动,还有考古专业人员研究成果的传播,更适合用来表述考古知识的大众化。受访专家认为,“公共考古”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刘海旺告诉记者,目前公众对考古的认识多停留在“挖宝”和“神秘”的感性认识上,对文物价值的第一印象也多是“值多少钱”、“有多新奇”等。公共考古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展示考古学的理论、方法和过程,从而向社会大众诠释古代遗迹、遗物等所包含的古代社会发展状况,提高公众对古代遗迹、遗物等的科学认知水平,以及对中华文明辉煌历史的自豪感,珍视并自觉保护古代文化遗产。

    “公共考古是一项公共事业,是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表示,考古学不仅是一种宝贵的现代科学资源,更是一种稀有的公共知识资源。

    合理利用新媒体

    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表示,新媒体传播方式具有快速、便捷、高效、普及的特点,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考古工作具有周期性、繁复性、长期性,这与新媒体传播方式存在一定矛盾。所以,很多考古工作并不能通过新媒体立即达到传播效果,也不是所有考古活动都适合运用新媒体传播。

    贺云翱提出,考古学是一门科学,考古发现要等发掘完成,并经过科学研究和论证后才能形成定论。过早发布考古发现,不仅缺少严肃性,甚至还会导致信息混乱。在考古过程中进行公共考古活动,管理部门也担心造成现场混乱,加重考古队的工作负担。

    面对这些问题,杨军提出,在利用新媒体开展公共考古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和恰当的宣传对象。他以海昏侯墓考古为例向记者解释,在该项目整体技术路线的顶层设计时,就考虑了公共考古,虽然2011年就启动了海昏侯墓的考古挖掘,但对外传播的时间节点是经过非常慎重的考虑和研讨的。“最终,我们选择在2015年10月主椁室清理的时候才对外公布消息,因为那个时候的考古工作能对人们形成较大的视觉冲击,容易引起公众关注。而后再逐渐将五年来积累的考古信息传播给公众,让他们了解这项考古工作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正确认识考古活动。”杨军说。

    刘海旺则以2016年12月30日河南信阳战国楚墓考古的直播为例告诉记者,在策划公共考古项目时,决策者首先要确定该项目不会对文物保护带来负面影响。他强调,公共考古宣传的原则是科学、严谨、真实。就网络直播而言,要提前制定各类预案,不能对正常的考古工作造成无谓的干扰。直播过程中的宣传要兼顾科学严谨与通俗易懂。

    这两项运用新媒体开展的公共考古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此外,还有考古机构或者学者利用微博或微信公众号等,对公共考古进行宣传,更具主动性、即时性、目的性、互动性和原真性,有利于考古工作者传播正确的考古信息,并使相关研究成果更贴近大众。然而,如何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宣传考古知识仍有待继续探索。

    建立“公共考古联盟”

    “公共考古作为新兴的事业,还在成长之中,需要在内容、形式、途径、方法、工具、效果以及考古界与公众之间如何互动等方面进行探讨。”贺云翱表示,当前,公共考古的政策、经费、人才等方面还缺少相应的保障性措施。很多公共考古活动仍是研究机构或考古学者自发的行为,国家层面的制度性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公共考古事业体系亟待构建。

    杨军认为,中国的考古将更加精细化、公众化和国际化,所以公共考古是考古学发展的趋势之一。在新媒体时代进一步推进公共考古,首先要让公众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考古;其次要关注如何与公众进行互动,包括考古学者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再次,要根据不同考古项目的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公布的对象和时间以及公众参与的方式。

    刘海旺表示,新媒体时代,考古工作者应以更加积极、主动、开放的心态,创新宣传方式,吸引公众以各种方式参与考古工作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用公共考古推动和促进考古工作水平的提高。为更好地开展公共考古,他建议建立多方参与、密切结合、紧密联系的“公共考古联盟”;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公众考古论坛,集思广益;采取多种公众乐于参与并能从中获得乐趣和知识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共同推进公共考古的开展。

    “此外,在公共考古现场,要维持良好的秩序,在公众分享考古成果的同时,要保证文物的安全以及考古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发布考古发现或介绍考古知识时,还要多采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贺云翱说。
编辑:郁金香
名称古建艺术——窗

类别古建空间
名称中国园林艺术:苏州纳园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苏州园林亭子之最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古建园林:日本第一园桂离宫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普者黑风景名胜区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日本古典园林鉴赏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古建商用,活化有径
 ·湖南:东汉砖式古墓出土了大量..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
 ·巫山高唐观遗址揭开神秘面纱..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标..
 ·重庆:永川"汉东城"建设宋代..
 ·加拿大归还中国流失文物和化..
 ·中国:汉代最新出土文物将首..
 ·上海2017年拟举办的八大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