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体现三个“联”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姜师立  日期:2017-10-30
    当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运河沿线各省市的热门话题。笔者认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关键在“带”。大运河是因为漕运而形成的共有文化长廊,经济文化建设都要作为“带状”去思考,无论保护和利用都作为一个整体推进。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让沿线城市形成统领协调格局,共同发力,打破一亩三分地,促进更大范围的融合和交流。具体要体现在三个“联”上。

    在保护上要体现联动

    形成保护管理联动机制。在申遗过程中,针对大运河跨区域、多部门管理的活态遗产特点,建立了省部际会商小组、市厅际会商小组等多层面的保护管理协调机制,统一协调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相关事宜。申遗成功后,这些机构的功能普遍被弱化。各地在运河文化保护利用中仍旧存在条块分割、多头并管的局面,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要借鉴申遗过程中的协调联动机制,推动运河沿线城市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联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协调机制和分工体系。在适当时机,可参照对长江、黄河、淮河等河流的管理模式,设立一体化的运河专职管理机构,做到职权责统一。

    联动制订高起点规划。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时要高起点定位,整体上考虑。一是要注重区域合作。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让大家共同发力,沿线35个城市要形成区域合作、城市间合作,互联互通,借鉴支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是要注重部门协调。大运河遗产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水利航运、园林建设、文化、旅游,容易形成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相互竞争的格局,在规划之初就要形成协同发展、跨专业领域合作的态势,从而构建不同功能的运河文化廊道或文化产业园区,避免同质化的竞争。三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作为活态遗产,既要遵循文物保护的原则,又要考虑其活态的特征,合理利用。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妥善处理好保护利用的关系、遗产管理与水利航运管理的关系、文化功能与航运功能的关系,协调建设大运河文化带。

    形成统一立法。与其他文化遗产相比,大运河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活态,至今大运河山东济宁以南段仍有近900公里在正常通航。大运河跨地区、跨行业管理和线性活态的特点,决定了大运河除了受《世界遗产公约》《文物保护法》等法律保护外,还受到《水法》《航道管理条例》等法规的保护,正因为多种法律的交叉管理,缺少统一立法,在具体管理活动中法律依据混乱,导致运河文化资源遭到破坏。从国外经验来看,以运河著称的国家多数都制定了运河法,如1912年的《巴拿马运河法》。对跨地域、跨行业的大型线性活态遗产大运河来说,现有法律法规还无法涵盖大运河保护、管理、利用所面临的问题,大运河需要一部专项行政法规,从而整合文物、交通、水利、建设、环保、国土等各领域机构和众多相关利益者,形成合力。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扬州作为牵头城市曾经倡议并起草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的联合协定》,由35个沿线城市共同签署,代替运河立法提交给世界遗产委员会,但在具体管理活动中这个协定的法律效应是远远不够的。《长城保护条例》已于2006年施行,建议可以从国家层面制定《大运河保护条例》。

    在传承上要体现联手

    联手挖掘运河文化价值。目前运河沿线地区对大运河文化价值的挖掘还停留在不同的城市研究各自的运河文化,出一批本地河段的论文等研究成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提出,就是要求我们整体研究中国大运河,朝着建立“运河学”的方向努力。目前全社会都知道大运河,但大运河究竟是哪条河,有多长,沿用多久,申遗成功的究竟是哪条河,是中国大运河,还是京杭大运河,别说普通百姓,就是文化界、新闻界也说不清,在媒体上经常出现错误,说京杭大运河有2000多年历史,说中国大运河有1700多公里,这都是不对的。这些误解的出现,是我们对大运河研究不够,宣传不够,国内对大运河的研究,相对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要将中国大运河的研究工作提升到“运河学”的高度来认识。敦煌学、长城学以及对丝绸之路的系统研究都呈现出新气象,但从文化遗产角度对大运河进行挖掘和提炼还比较薄弱。大运河本身是鲜活的,它涉及文物、遗产、历史、景观、艺术、文学、建筑、规划、管理、考古、经济等众多领域,“运河学”就是要对大运河文化做出进一步的挖掘和提炼,促进公众对大运河价值的认知。

    联手打造运河文化传播平台。大运河申遗过程中,由35个城市组成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等沿线城市的民间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年一度的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成为运河沿线城市共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平台。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仍需发挥文化传播平台的作用,如可以恢复一年一度的运博会,举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论坛,发挥大运河遗产保护城市联盟、大运河旅游城市联盟、运河历史城市联盟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建立大运河文化保护开发基金等平台,推进运河城市的文化、经济交流,助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动建立政府投入和社会力量共同协作的机制,聚合大运河沿线的文化元素,在大运河沿线城市共建运河文化圈,从而形成一个推动运河文化、主题文化、创意产业的长效机制,联手挖掘运河文化价值。

分页:[1] [2]

编辑:珊瑚树
名称山下鲍村:隐世的江南古村落

类别总体布局
名称垂花门:古建门美不怕宅院深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沈阳:故宫古建筑展对外开放

类别古建空间
名称凤凰寺:中国四大清真古寺之一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宁波鹿亭晓云村:褚相后裔地

类别市(地区)文保单位
名称承德园——古典皇家园林风情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沉睡地下600年的壮士所城城中..
 ·台州府城再现民国牌坊碑和鼓..
 ·10件“海归”何朝宗款瓷雕作..
 ·三星堆博物馆举办西周青铜器..
 ·全国文物专家集聚四川大英 ..
 ·英国剑桥市市长参观成都杜甫..
 ·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召开..
 ·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开展历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壮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