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典园林环境 >> 人工写意山水园 >> 正文
天一阁:意趣天然的山水格局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陈 青 王伊婧 整理  日期:2017-10-24

除了注重水环境的营造,天一阁主人还把植物之美与人格品质相联系。

除了注重水环境的营造,天一阁主人还把植物之美与人格品质相联系。(周建平 摄)

    主讲人名片

    林清清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主攻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方向,发表学术论文《温州传统风景园林的地域特色调查与研究》,发表期刊论文《浙南泰顺古村落景观营造层次分析》,曾参与《开化林相改造和森林景观建设总体规划》《奉化西北平原低洼区防洪排涝工程景观规划设计》等重要项目。

    天一阁的景观营造,讲求以藏书功能为主旨,结合传统的造园手法,营造清幽雅致的园林环境。据清代学者全祖望《天一阁碑目记》载:“阁之初建也,凿一池于其下,环植竹木……”可见范钦在建阁初期,便已将天一阁的景观与功能统筹考虑,为整体的园林布局打下基础。而天一阁园林景观的真正形成,则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范钦曾孙范光文在修葺天一阁时,“增构池亭”,最终形成意趣天然的山水格局。

    谋篇布局

    天一阁的空间布局,以藏书功能为出发点,同时兼顾园林景观的营造。在藏书楼的园林环境中,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天一阁在空间布局上同样非常注重水环境的营造。

    书楼怕火,为做到以水克火,天一阁自选址开始,便注意水源的寻找。其建阁于月湖之西,又临近北斗河,形成左湖右河的外部格局。另据民国《鄞县通志》和《宁波府城厢图》所载,天一阁外原有一条既连接马眼漕、菱池,又与月湖、北斗河相通的自然河道。同时考虑到远水解不了近火,为蓄水防火,范钦又于阁前凿天一池,其东北隅又为曲池,并与外部水系相连,从而形成双重的防火体系。而范钦建书楼,署其名为“天一阁”,也是有“以水制火”之意。天一阁在建造之时,其选址、布局、命名均服从于藏书的功能,在内外空间和寓意上均注重水环境的布置,从而形成了一个绝佳的藏书胜地。

    天一阁的空间布局,以泉石为胜。全园以宝书楼为核心,叠石引水,自北向南形成“山—池—台—楼—池—山”的空间序列。模山范水,宛若天然,古阁幽幽,融于其间,从而达到“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的效果。

    阁前南庭讲求的是诗画的山水意境。山石清瘦,以“天一池”为中心,呈环抱之势,向东西延伸两翼,将天一池拥入其中。水池岸线除北侧平整设置护栏,其余三面均与假山相接,错落有致、相互咬合。假山保留了宋代“叠置结合”的风格,巧妙搭叠,高低错落,取其画意。阁后的北院,则以山石为主景,巍然而立,追求的是自然的山林野趣。假山造型简朴,整体形状近四方形,造型如台地,以敦厚雄浑为特点。山前有一规整石砌花台,共三层,上植花木,与自然的山体相对。假山体量较大,山石层层叠叠,山上竹木森森,犹如山林野地。

    植物营造

    宋代画家郭熙有言:“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天一阁在营构的过程中,非常注重草木的选择,精于植物配置;营造手法追求顺应自然,拟山林之境。

    天一阁的植物景观,自造园伊始“环植竹木”,又经后世的多次补栽,逐步形成了现在古木荫翳的景观效果。花木种类简单朴实,选取易于成活、方便管理的树种,如香樟、柏木、瓜子黄杨、罗汉松等。园中以大量的常绿植物为背景,通过适当的点缀玉兰、木槿、南天竹、茶花等树种,来达成四季变化之美。同时,植物多数保持自然形态,少施人工痕迹。古人将植物与假山、亭子等园林要素相结合塑造庭院空间,为书楼提供读书、游憩之所。天一阁南庭花木萧疏,树姿自然委婉,采用点植的手法,层次分明,与山石相配,充满诗画的意境。这种疏朗的种植手法,同时又保证了书楼充足的光线。而天一阁北院的假山上,古木林立,以大叶冬青等为主景,又有大量南天竹、丛竹栽植其上,营造了山林野逸的氛围。

    人文意境

    传统园林的营造,讲求“文以明道”的理念,把园林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结合起来。天一阁在构筑之时,同样讲求寓情于景的构园思想。

    范钦辞官归里后,致力于藏书事业,于月湖西畔营构天一阁。一方面他希望能遁隐于市井,醉心于咫尺山林之间;另一方面,壮志未酬仕途险恶,范钦将治国理想转化为“藏书立家以传万世”,以诗文山水为娱,将人生抱负寄情于园林中。从范钦邀两位挚友光临天一阁的邀请函《邀虚竹东沙过湖上小启》中也可看出这一点:“节届清和,神当游衍,爰傍西湖之渚,乃开北海之尊,画栋珠帘,虽远愧于滕阁;瑶台仙峤,或可希于鉴湖。敢修芜楮,敬展私忱,将期奉竹林之清娱,亦以追兰亭之高会……”在这里,园主人的自我价值得到了施展和升华,从而使天一阁的园林景观超越了简单的自然审美,上升到了意境美的高度。

    另外,天一阁作为范家的文化场所,园主人还利用模拟的自然山水、人格化的植物景观,营造修身养性、潜心研读的人文氛围。范光文在修葺天一阁时,叠山构池,希望借清闲的环境氛围来陶冶精神世界。天一阁的园林景观以山池为胜,通过模拟近似自然的咫山片水来化育人格品质,陶冶情操,进而培养大山大水的仁智之德。同时,天一阁的园林花木在种植之时也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纵观全园,以樟、竹、松、柏为主。《南史·王俭传》载:“宰相之门也,枯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气矣,终当任人家国事。”可见樟自古有贤者栋梁之意。而竹则有“经寒不动,静处养性”的品格,松柏有坚韧不拔之秉性。

    利用植物的人格化处理,把植物之美与人格品质相联系,并通过“君子比德”的方式,在自然花木的审美情趣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编辑:珊瑚树
 ·首博用先进技术“读懂”文物..
 ·孟家井古窑焕生机 名家聚焦..
 ·3500件红色藏品展示光辉党史..
 ·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1:10天坛..
 ·上海建筑文化遗产——荣宅历..
 ·法国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多重举..
 ·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
 ·云南昭通水塘坝:600万年前的..
 ·福建确定首批10个省级文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