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而未决的谜题(来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神秘的石缸平原(PlainofJars)是老挝中部的一处考古遗址,数以千计的石制器皿散布在原野上。长期以来研究者都试图厘清,为何石缸(stonejars)会散落在老挝的这一偏远地带。
考古学家最近发掘了石缸平原一处古墓葬遗址和人类遗骸。墓葬遗址约有2500年历史,能帮助研究人员收集到与这处扑朔迷离的遗址相关的新信息。
研究者们还利用发掘获得的数据以及遥控飞机录制的航拍视频,在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中重建了考古遗址。这意味着科学家们能在4000多英里外的澳大利亚,重访并回顾在老挝田野的工作。

奇异景象(来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石缸平原上“石缸遗址1号”的航拍照片,位于老挝中部丰沙湾(Phonsavan)附近。

揭露未知(来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老挝和澳大利亚的考古学家们于2016年2月在石缸遗址1号,围绕一组巨大的雕刻石缸进行了为期四周的地图绘制和发掘工作。

古代丧葬习俗(来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老挝川圹高原(XiengKhouangplateau)偏远山地和河谷中有超过85处的古石缸遗址,其中石缸遗址1号是最为人所知的一处。
越南战争期间这片区域遭美军战机严重轰炸,目前只有包括1号遗址在内的七处石缸遗址清除了未爆炸的炸弹。

从高处俯视(来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石缸遗址1号的石缸和石头标记的航拍照片。

专家慧眼(来源:DougaldO’Reilly,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老挝考古学家ThonglithLuangkhoth,正在观察石缸遗址1号发现的原始墓葬。

面向天堂(来源:DougaldO’Reilly,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这是石缸遗址1号发现的原始墓葬景象。石英岩呈直线排列,头骨看起来正望向洞外。

独特纪念物?(来源:DougaldO’Reilly,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从一处探沟看石缸遗址1号。

团队合作(来源:DougaldO’Reilly,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ThonglithLuangkhoth(左)和DougaldO’Reilly(最右)正在发掘一处二次葬【1】遗址。O’Reilly领导了一个科学团队在石缸平原进行老—澳联合考察。

随葬罐(来源:DougaldO’Reilly,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11只陶罐,它们被认为存放了肉体已经移除的“二次”葬人骨。考古学家们在石缸遗址1号记录了二次葬陪葬品陶罐的细节信息。

探究古老文明(来源:DougaldO’Reilly,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考古学家DougaldO’Reilly,2016年2月于石缸遗址1号。

发掘遗址(来源:DougaldO’Reilly,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遗址发掘的陶罐内容物也将被仔细分析,以确证它们是否如研究者所猜测的,包含了人类遗骸。

DNA样本(来源:Shewan&O’Reilly,2016)
澳大利亚墨尔本莫纳什大学(MonashUniversity)的考古学家LouiseShewan(中)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NationalUniversity)的考古学家DougaldO’Reilly(右)正领导着一个为期五年的关于石缸平原遗址的调查。图中显示研究人员正从一块砂岩板的背面取出人类的牙齿。石缸遗址1号中的一些古代墓穴由砂岩板做成。
古人牙齿中的遗传物质用作DNA检测,而放射性锶元素的痕迹用来确定埋在这里的人觅食地的地质特征。

空中之眼(来源:Shewan&O’Reilly,2016)
研究人员借助航拍机(如上图所示)在整个石缸1号遗址绘制石缸平原独特的地貌图,以在虚拟现实中模拟复原该区域,协助后续的考古学研究。

航拍影片(来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石缸平原考古项目)
航拍机录制的影片已经与地球物理学调查和探地雷达所采集的数据相整合,制作了石缸平原1号遗址的3D虚拟场景。这一模拟复原使研究者能利用莫纳什大学先进的Cave2虚拟现实辅助设施,回顾和探索遗址。

沉浸式体验(来源:石缸平原考古项目/莫纳什大学Cave2虚拟现实辅助设施MIVPCave2)
航拍地貌图像和在石缸平原研究获得的其他数据,已经整合到莫纳什大学Cave2虚拟现实辅助设施先进的3D模拟技术中。这项模拟复原使得澳大利亚研究者能观察和探索石缸平原考古项目不同研究的图像和其他数据。

数字化记录(来源:石缸平原考古项目/莫纳什大学Cave2虚拟现实辅助设施MIVPCave2)
Cave2模拟复原也记录了一条可前进、可回溯的时间轴,能够显示出任何时间点的发掘状态,也会随着后续在1号遗址和其他石缸遗址的发掘工作不断更新。

透过树林(来源:Shewan&O’Reilly,2016)
航拍还能用于绘制石缸遗址的分布图,遗址分布对传统考古方法来说太过崎岖,例如这里展示的52号遗址,分布于被树林灌木覆盖的山峦起伏地带。
许多石缸遗址中有越战期间对老挝的轰炸遗留下的未爆炸的集束炸弹,这让发掘变得非常危险,好在现在航拍机可以令研究人员探索其中的一些遗址。

石头的来源(来源:Shewan&O’Reilly,2016)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考古学家、地球化学家RichardArmstrong,正在领导一项探索石缸本身产地的研究,利用铀—铅测年法(uranium-leaddating)来追踪石缸所用岩石中包含的矿物锆石(zircon)。该信息能提供石缸的精确年代,并帮助确定制造它们的采石场的年代。

记录历史(来源: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石缸平原考古项目)
研究人员表示石缸平原的虚拟图像能作为数字形式,记录研究人员在此处的后续工作。它也能用于支持石缸平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老挝政府希望借此刺激这一区域的旅游业和更为深入的科学研究。
注释:
【1】二次葬,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葬俗,原始社会曾经普遍存在过的一种葬俗,其显著特征是将死者的尸骨进行两次和两次以上的埋葬,多数是易地安葬。
翻译:果园里的瓢虫
校对:大森墨迹
整理: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