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座岭南古建筑 藏身花都田心庄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曾卫康 葛聪杰 黎颖怡 日期:2016-9-21
昨日,从广州市花都区创建办获悉,花东镇田心庄古建筑群虽然2009年被评为广东省第二批古村落,但至今未进行商业开发,很少有人前来参观,所以村落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原始风貌,古村落里的48座岭南风格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缔造者:
收废品收到真金银
摇身变巨富建豪宅
记者穿过一些现代民居,来到一个广场,眼前出现了一片青砖筒瓦建成的古建筑群。看着眼前这一大片古朴清幽的建筑群,记者心想200多年前是什么样的人,具备如此的财力建起这么宏大的房子?当地村负责人说起了这座古村落的建造者欧阳尚珠的传奇致富故事。
据传,欧阳尚珠祖上为官入粤,可是到他这一代已经家道衰落,在花县县城靠收买废铜烂铁来维持生计。有一天,当城北山区一对夫妇,拿着挖地基发现的好几辆鸡公车的“废铁”的样品,来让欧阳尚珠看并询问能否收购。当欧阳尚珠答应收买下来之后,发现这些“废铁”其实是真金白银,只是因为在地下埋太久外边积满锈色而已。当这对夫妇将最后一辆鸡公车的“废铁”送来之后,欧阳尚珠说:“这一车我不收了,你们自己留着用吧!”可是这对不识珍宝、也不懂欧阳尚珠良苦用心的夫妇反倒埋怨欧阳尚珠不守承诺。就这样,一个收买破烂的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方巨富,并自己做起了制作金银首饰的生意。
参观者:
建筑宏大保存完好
是古村落中的璞玉
站在田心庄村地堂前,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座位于古村中心的书有“献堂家塾”四字的欧阳家族祠堂,这也是整个建筑群里最气派的建筑。它是古村欧阳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它与整个古建筑的群里的其他民居一样,屋脊都是采用龙船脊,线条优美。
走进献堂家塾,记者被这座宽12.7米,进深29米的祠堂所震撼。祠堂的整体格局为“三间三进”,进门明间设有仪门,中堂上挂有“抱璞堂”大匾,后间则为供奉先祖的牌位。
在献堂家塾外,一排排岭南风格的民居,向两边排列开来。走在巷子内,每座庭院都是相接但不相通的独立户院。在巷子墙壁上,大家发现一个金鱼形的滴水口,形态极其逼真。据介绍,滴水口除了这个寓意金鱼满堂的金鱼形,还有寓意福在眼前的蝠鼠形、多子多孙的葡萄形、步步连生的莲花等等,每一个都不尽相同。
走到献堂家塾右侧的一个冷巷时,记者发现它与其他笔直的冷巷不大一样,前端狭窄,后端宽阔,呈戽斗状。据正坐在巷子石板上乘凉的几位阿婆介绍,这个叫做“戽斗巷”(戽斗是一种古时捕鱼工具),寓意财源广进、福泽绵长。
游览过程中,记者偶遇了一位专程从广州前来的资深摄影爱好者。他表示,花都周边著名的古建筑他都拍过,最近才听说田心庄,这座古建筑群这么宏大、保存这么完好,在周边还是少见,真是一块古村落里的“璞玉”。
编辑:风信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