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修复现场
盛夏七月,山东省曲阜市“三孔”景区游客量持续攀升。在景区参观的游客注意到孔庙大成门两侧的施工围挡后,多数会询问“是在修什么东西吗”?确实,这是广为国内外关注的“三孔”古建筑彩绘修复工程。“该工程2014年开始筹备,目前正在全面推进。”“三孔”古建筑修缮中心副主任林丙焕对记者表示。
百年来首次系统修缮
“三孔”指孔庙、孔府、孔林,其古建筑群现有房屋1300余间,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彩绘面积约14万平方米。自清末以来,由于诸多原因,“三孔”古建筑的彩绘一直没有进行系统保护维修,只在某个单体建筑大修时进行过局部修复。
由于长期缺乏修缮,“三孔”许多古建筑的彩绘已严重起甲或斑驳脱落,个别建筑的木构件甚至因失去了地仗彩绘的保护而露出木骨。2014年4月,得益于国家文物局和山东省有关部门的重视,曲阜市包括“三孔”在内的古建筑彩绘修复工程正式开始筹备。
在顺利完成彩绘修复材料储备、库房建设、技术人员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后,《孔府西路古建筑彩画保护维修方案》等8个彩绘保护维修方案于2015年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并争取到国家财政资金8242万元。
林丙焕介绍,“三孔”的建筑遗存多以明清两代为主,建筑彩绘囊括了明末清初至清晚期和民国时期的绘制风格。不仅如此,“三孔”古建筑彩绘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制分类。从金龙和玺、龙凤和玺、旋子墨线小点金、雅伍墨彩画、雄黄玉彩画等多类型的彩绘中可以看出,儒家所倡导的“仁”“礼”和“中庸”,不仅反映在“三孔”古建筑群的布局、使用功能等中,建筑彩绘的等级规制也被深刻地影响和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