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总体布局 >> 正文
中国园林造园原则浅析
来源:《绿笔采风》  作者:刘天华  日期:2016-7-7

    人们都喜欢用诗情画意来形容中国园林的美。的确,在我国传统园林的发展中,园林艺术和它的左右近邻——山水画和田园诗文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这种特殊的关系使我国园林艺术的风景美中常常散发出浓浓的诗情画意。但也造成了古代园林艺术对理论研究的忽视。古人造园,常常随意借用诗画理论的某些论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即便是有些独到的论述,也是零星地散见在一些文人墨客的笔记杂文之中。直到明末的计成开始,对园林创作的理论研究才逐渐受到重视。综观清代和近代一些造园家理论家的研究总结,笔者将中国园林造景的基本手法归纳为四句话: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山水为主、双重结构、有法无式、重在对比、借景对景、引伸空间。

    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因地制宜是指造园时根据不同的基地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这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的另一层意思是按自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园中的风景,使园内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园林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或者改造整理)山水风景美,使之更集中、更精练、更便于观赏。祖国的山山水水,婀娜多姿,特别是那些经前人评定的传统山水名胜风景区,更是无山不秀,有水皆丽。美丽的自然景色为园林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但是造园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以山水、花木和建筑等组景要素,经过艺术劳动,塑造出比自然风景更美的景色的实践过程。这就要求艺术家认真归纳总结自然山水美的各种不同形式和它们的形成规律,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依据。

    “活泼泼地”是苏州留园西部的一座横跨溪上的水阁,同时也作为溪涧景色的收头。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从枫林中流出,到此水阁下隐去,好像穿阁而过,水虽止而动意未尽。流水、小阁、青翠的小岗,充满了自然风景的活泼生气,实在是园林造景中以人工创自然的妙着,以“活泼泼地”来题名,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生气,活气也。活泼泼地,生气充沛,则精神进露,远出纸上。”园林风景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就要让园林充满活气,顺应自然地组织山水。像“活泼泼地”一景就是如此,小建筑置于以土为主、间以黄石的假山平岗之中,溪水曲折流出,两岸枫树咸林,要是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在此小憩片刻,定会使人感到满眼生气,精神舒畅。

    具体地讲,园林艺术处理山水(即叠山理水)的规律就是“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贯通,全园生动”。其实,山有脉络走向,水有源头流向,这是自然山水风景最一般的规律。要是园林中的山无脉络,混成一堆,园中的水又是无源的死水,那末即使亭台建筑设计得再精巧,花木品种再多,整座园林也是生动不起来的。因此,造园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山的脉络走向,疏通园中的水源,并使山水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如果园林建在自然山林之中,那么就应该按照自然山岭的脉理走向来构山,这也就是明代计成说的“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要是平地造园,也要“高出可培,低方宜挖”,按照景色的需要使全园山石脉理协调并统一起来。

    拥翠山庄是苏州城外虎丘山的天然坡度,依山势逐层升高。园门南向,十余级朴素的青石踏步将游人引入翠树掩蔽之中的简洁园门。门内有轩屋三间,构筑于岗峦之上的古木中间,是一处深邃幽奇的山中小筑之景。轩北不远处,有突起的平台,台上建亭名“问泉”,与轩屋和一边的陡峭山坡互成犄角之势,是引导游人登山的点景小筑,既增加了小园前后的空间层次,又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高处。该亭的西、北两面,在真山的悬崖下又堆了湖石假山,气势相连,中间植夹竹桃、紫薇、白皮松、石榴等花木。园墙隐约于山石花树之间,并不显眼。园内的景色与园外的自然山林景色溶合在一起,充满生机和意趣。等到经由自然山石和人工稍为叠砌的蹬道逶迤而上,来到主要建筑灵澜精舍的平台上时,往下看,是一片葱翠的虎丘山麓风景;往上望,则是巍巍虎丘古塔。按照自然山水的脉理,人工构筑的小园与大的山水景色协调而统一。拥翠山庄咸了虎丘山的著名景致,而虎丘的山林古塔也成了小园不可缺少的借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园林风景中山水的基本关系是“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只有能流转的活水,才能给山带来生气;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水,才能活泼泼地映出园林景色。要是园中的水是一潭死水,就会腐臭变质,根本谈不上自然之美了。为此,计成在《园冶》中指出:造园在初创阶段就要“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自然山水中的园林,得到活水比较容易,只要引进天然水源就可。如杭州灵隐寺的冷泉、无锡寄畅园的二泉水等。有地园林中,泉水源头本身就是很好的一景,如太原晋祠的难老泉、济南大明湖的趵突泉。有的园林中较大的水面被作为城市的调节水源和畜水库,如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等。城市园林,也要疏通水的去路,接入天然的河道。古园中的闸桥、闸亭都是为控制外河和内水而设立的(如《红楼梦》)大观园中的重要一景沁芳桥便是闸桥)。有些城市园林,实在没有办法接通活的地表水,造园家便因地制宜地在溪池的最深处,打几口井,将园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活水沟通,来保证水的活力。江南一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常用这种办法救活水源。

    酷爱游赏风景的苏东坡曾这样评价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景观“台榭如富贵,时至则有。草木如名节,久而后成。”意思是说台榭建筑只要有了钱,马上就可以造起来。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却不是立刻便能长成,需要十几年或数十年的生长。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对园林植物的重视。绿是生命之色,园林中要是没有植物,一片灰黄,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因此,花草树木是使园林景色富有生气、活泼可爱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园林植物的栽植也同山水造景一样,要顺应自然。我国古园中栽花种树的原则,是让其自然生长,不加人工约束。因此,在古园中几乎看不到西式花园中那种笔直的林荫道,修剪成几何形体的树木和十分对称、规正的花台,园中植物几乎都是姿态舒展、生意盎然的。而且它们往往间杂种在一起,就象在山野中一样。有姿态古拙可以入画的老树,有随时会变化的各色花果,诸如桃、李、海棠、柿子等果树,在园林中互相辉映,给景色平添了不少山野的自然气息。在苏州的一些城市园林中,至今人们还能欣赏到“老榆旁岸,垂杨临水,幽篁丛出”的野趣(拙政园中部池上两岛)和“漫山枫树,桃柳成荫”的城市山林风貌(留园西部小岗)。

    植物布置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另一个表现是不求品种的名贵和齐全,山野村落中一些常见树种,如榆、槐、杨、柳、银杏等都是园林的座上客。就是一些较低等的植物,如石上的青苔,罗网般缠绕在假山石峰上的络石,山脚石缝裂隙中长出的书带草,伏在地上生长的小灌木、箬竹,在园林中也是随处可见。它们既增加了山石景的自然情趣,又起到遮掩某些残留的斧凿之痕的“藏拙”作用,是造就园林自然活泼景致的很好辅助。

    二、山水为主,双重结构

    园林艺术是最终产品是立体的风景形象,毫无疑问,山水林泉等自然景物是它的主要部分。虽然有些城市的庭院小景,看上去全被建筑所包围,好像建筑在这些小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实不然,这时楼馆廊榭多半是一种背景,仅仅起到陪衬的作用,人们观赏的主要对象还是廊边墙前的石峰和花木。有了它们,这种建筑空间才能称之为庭院。因此,园林创作的第一步就是塑造山水地形。

    北京圆明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集大成的精品,也是世界园林史上的杰作。它的景色特点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可见真山只是作为远景借入到园内来,主要景色还是来自平地上挖池堆山,人工创造的山水地形。当年修建圆明园的时候,雍正皇帝曾用16个宇总结了塑造风景的经验:“因高就深,傍山依水,相度地宜,构结亭榭”。这16个字的概括深得“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要领,说明大型皇家园林的建造也是因高就深地筑山理水,使山水相依傍,这种人工塑造的有高有低的山水地形就是园林风景的骨架,要是没有山水骨架,西山脚下的一片平川是没有多少观赏价值的。圆明园风景之所以会使中外游览者为主拍案叫绝,主要就在于造园家应用了传统的山水构筑技法,在平地上开挖了湖、海、溪涧,堆叠了连绵盘桓的假山,在这基础上,再相度合宜的位置,布置亭榭等建筑,从而创造出来千变万化的景色。一位曾在清宫廷如意馆当画师的法国神父致诚非常欣赏圆明园的山水地形,他认为园景的层次和变化就依赖于这种地形。“人工堆起来的七八米至数十米高的小山丘,形成了无数个小谷地,谷地里有河渠池沼,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同花坛、流泉组成了可爱的整体……穿亭过榭又钻进山洞便是另一个谷地,地形和建筑物都跟前一个完全不同。”

    大园如此,小园也一样。苏州环秀山庄是一个仅有一亩多地的小园,得力于清著名造园家戈裕良的深湛技艺,在这有限的面积之内,塑造了以假山为主、溪地为辅的大起大落的地形,使小园现出质朴自然的山林风貌。主山在池东,有前后两峰。前峰突起于水面之上,虽不高,却巨石嶙岣,气势磅礴,是堆叠得极好的峭壁峰,山中构筑有洞。后峰稍矮,两峰之间有幽谷断崖,其间植物有数株古木,阴翳森然。两峰之外,还有几个小峰环卫左右。整座假山均用湖石堆成,层次分明,山峰石壁微微向西南侧倾,加上湖石的纹理

编辑:芨芨草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 传扬“浙派..
 ·内乡县衙中华大地上的历史标..
 ·榆次猫儿岭新发现古墓27座
 ·考古专家提出新解 刘贺之死或..
 ·哈民遗址入选自治区首批十大..
 ·山东启动“三孔”古建维修等..
 ·四川古寺1500岁紫薇突发病 传..
 ·湖南裡耶古城遗址遭洪水浸泡..
 ·青阳加强“天官坟”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