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典园林环境 >> 风水玄学 >> 正文
风水(堪舆学)与园林建筑选址
来源:苏州古建网  日期:2016-7-21
    风水是我国传统村镇城市选址和规划设计的理论,虽有迷信的色彩,但亦有一定的合理成分,是我国初级的环境科学。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风水论基地选址的基本格局。风水理论受到了中国儒、道、释等诸家哲学和美学的影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风水对中国传统的自然观、环境观的发展,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艺术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都值得总结和发扬,应用到今天的城市规划和村落布局中去.园林建筑有它自身的美,它与风水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我们应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什么是风水

    根据长期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及实际生活的体验,在中国古代就已产生了一种有关住宅、村镇及城市等居住环境的基址选择及规划设计的学说,叫做“风水术”或“堪舆学”。其中虽掺杂了许多玄学的成分和迷信的色彩,但它的实质不外是在选址方面作为准绳对地质、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和选择,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相应的规划设计的措施,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纳福的目的,创造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

    二、风水的基本格局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这是风水观念中宅、村、城镇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

    所谓负阴抱阳,即基址后面有主峰来龙山,左右有次峰或山岗的左辅右弼山,或称为青龙、白虎砂山,山上要保持丰茂植被;前面有月牙形的池塘(宅、村的情况下)或弯曲的水流(村镇、城市);水的对面还有一个对景山、案山;轴线方向最好是坐北朝南。但只要符合这套格局,轴线是其他方向有时也是可以的。基址正好处于这个山水环抱的中央,地势平坦而具有一定的坡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背山面水基址的基本格局。具体来说,理想的风水格局应具备以下的形势名称及相应位置如下:

    1,祖山:基址背后山脉的起始山;

    2,少祖山:祖山之前的山;

    3,主山:少祖山之前、基址之后的主峰,又称来龙山;

    4,青龙:基址之左的次峰或岗阜,亦称左辅、左肩或左臂;

    5,白虎:基址之右的次峰或岗阜,亦称右弼、右肩或右臂;

    6,护山;青龙及白虎外侧的山;

    7,案山;基址之前隔水的近山;

    8,朝山;基址之前隔水及案山的远山;

    9,水口山:水流去处的左右两山,隔水成对峙状,往往处于村镇的入口,一般成对地称为狮山、象山或龟山、蛇山;

    10,龙脉:连接祖山、少祖山及主山的山脉;

    11,龙穴:即基址最佳选点,在主山之前,山水环抱之中央,被认是万物精华的“气”的凝结点,故为最适于居住的福地。

    不难想像,具备这样条件的一种自然环境和这种较为封闭的空间,是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和良好的局部小气候的。我们都知道,背山可以屏挡冬日北宋寒流;面水可以迎接夏日南来凉风;朝阳可以争取良好日照;近水可以取得方便的水运交通及生活、灌溉用水,且可适于水中养殖;缓坡可以避免淹涝之灾;植被可以保持水土,调整小气候,果林或经济林还可取得经济效益和部分的燃料能源。

    三、我们怎么看风水

    提到风水,人们总是一头雾水。而我第一次接触风水也是在小学时代从外公那里看到一本关于易经八卦的书。古代的风水师为了维护其职业的生存和尊严,往往披上神秘的外衣,有自然独特的语言系统。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苛责古人。风水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风水对理想环境的追求,为研究环境提供了课题。近十多年来,“风水”一词,日渐频繁地出现于各种媒体,在神圣的学术殿堂,在简陋的地摊书肆,几乎随处可瞥见它的身影。对于一般终日为生计忙碌,无暇也无缘探究其深浅的大众而言,风水真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大疑团。几十年意识形态的控制,使人们习惯用一句“迷信”来否定它的价值,但一个业已存在了几千年之久的文化现象,终不是一句话就能“批倒斗臭”的。可一个现实的矛盾现象樱在我们面前:一方面在小学的教科书上把它与看相、算命并列为封建迷信;另一方面,在名牌大学的建筑系中,有关阳宅与阴宅的风水研究又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面对风水,我们究竟应该说些什么?

    (一)、风水起源:人对居住环境的选择

    风水学说,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地植根于传统文化的肥田沃土。风水起源于古老的相地术,是一门历代先民在几于年的择居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是古人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选择宅地、墓地,村落、城市的最佳位置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知识领域。想我先民,当年刚脱落动物界的时候,哪里有房子可住?饮风沐雨,餐风宿露,在天地间游走,“穴居而野处”,经常要为寻找一个适合的居所发愁。后来,“黄帝作宫室,以避寒湿”,这才有了最原始的住所,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家。据考证,最早的“卜宅之文”在商周之际或者更早就已出现,在我国最早的文献《尚书》和《诗经》,的若干篇章里,都有关于古代先民为域邑宫宅选址和规划经营的史实性记述。后世虽然发展变革渐趋繁复纷杂,但其根本追求一直未变,都是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以求达到天时,地利、人和,诸吉兼备,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居住方式是人类适应自然的一种选择。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居室看得很重,固然因为居室是人们安身立命之处,还因为原始人类在多少万年中都是迁徙不定的,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居处来适应自然的变化,而原始农业发展,人类定居之后,势必只能以一个居处泉应付不同季节的自然变化,人们当然希望住宅既能遮蔽夏天的暑热,又能保证寒冬的日照;既可通风又有保暖,还要能躲避洪水猛兽的侵害,择居经验于是便在聚落选址的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我们看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已与后世的择居原理十分一致。而西安半坡遗址的平面布局,也让人清晰地看到古人在选择居住环境上的成功实践。可见风水并不是封建的产物,在奴隶社会甚至在原始社会中,就已有了思想的萌芽。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次介绍黄帝墓的专题节目中,就已谈到黄帝隆选择了好风水。

    就民间的情况来看,许多人一提起风水,往往把它与迷信连在一起。这一方面反映了大多缺乏思考的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风水解释体系的深奥,混杂着非科学的成分。古代的风水师为了维护其职业的生存和尊严,往往不得不披上神秘的外衣,与今日的股票解说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苛责古人。风水所倡导的人与自姑和谐的思想,风水对理想环境的追求,始终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题。不能因为其运作方法有偏差,就忽视其思想主旨的合理性。风水对中国传统的自然观、环境观的发展,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艺术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都值得总结和发扬,应用到今天的城市规划和村落布局中去。

    (二)、风水取向:人与天地的和谐相生

    风水理论的基本取向于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与我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完全一致的。风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就是说人要顺应天道,以自然为本。人只有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才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风水不仅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把大地本身看成一个富有灵性的有机体,各部分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协调,这种大地有机自然观,既是风水思想的核心,也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精华。

    背山面水的建筑选址的基本格局。村落或城镇在山与水的环境之下,各自然要素的最佳组合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便是风水说中认为“有生气”的地方。一般而言,理想的风水宝地最好是马蹄形的,三面有山环抱,风水穴位于主峰的山脚下,山势走向呈某种吉祥动物的态势,穴前有一片邻水的开阔地,河流溪水似金带环抱,穴地本身干燥高爽,方位自然朝阳--不难想象,具备这样一种条件的自然环境,对人的生存来说当然是十分理想的。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属季风气候,背山可以屏挡冬日的寒流,面水可以迎纳夏日的凉风,朝阳可以争取良好的日照,近水可以方便生产和生活。当然是有利于生态的最佳风水格局了。中国古人历来认为,天地气交,化生万物,万物都要遵循天地的阴阳变化而生存,以与自然和谐为最高准则。于此最佳风水格局里,我们即可窥见一斑。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风水理论的实践到处皆是,如有名的皖南民居,如闻名的北京四合院,都是因地制宜地实践风水理论的典范。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的剧增和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也向古老的风水学说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我们已经没有了那么多可供任意选择的生存空间;比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已使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异,旧的理论已不适应新的境况。再者,城市化的浪潮使得楼居的人群愈来愈多,人们能有一处住所已属不易,已无条件去讲究风水的优劣。而对这些新问题,传统的风水学说中对小环境的处理方式,和对不利环境的改造方面,都有待于人们去整理发掘。

    (三)、风水学说:向世界展示它的魅力

    人不管做什么事;,都有个最佳场所的选择问题。只有在那个最佳场所下活动,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风水的选择
编辑:红豆树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 传扬“浙派..
 ·内乡县衙中华大地上的历史标..
 ·榆次猫儿岭新发现古墓27座
 ·考古专家提出新解 刘贺之死或..
 ·哈民遗址入选自治区首批十大..
 ·山东启动“三孔”古建维修等..
 ·四川古寺1500岁紫薇突发病 传..
 ·湖南裡耶古城遗址遭洪水浸泡..
 ·青阳加强“天官坟”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