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古建结构 >> 正文
苏州园林赏析——台
来源:苏州古建网  作者:马祖铭  日期:2016-7-27
    台是一种高而平的建筑物,普通称之为平台或眺望台。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构为主的,为了防潮避水,也为了显示统治者的地位,都大量地以土石方垫成高台,而将宫殿屋宇建在其上的,因此,台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建筑形式之一。我国古代的文献上对于台的解释较多,《尔雅》上说:“观四方而高日台”,《释名》上说:“台者,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因此,台的主要特点是建在高处。我国的宫廷及园圃中筑高台之风较盛,在台上进行祭祀、崇拜、观赏、娱乐等活动。史传二千五百多年前吴王阖闾曾在苏州西面的姑苏山上建姑苏台,其规模据《吴地记》记载:“阖间经营九年始成,台高三百丈,望见三百里,作九曲路以登临,夫差时又进一步扩建三年乃成"。今虽痕迹难寻,但大诗人却给我们留下了《苏台览古》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同时,吴王夫差在灵岩山上设有梳妆台和琴台,让西施为他梳妆打扮,弹琴解闷。古代帝王建造的台尊称为灵台,除此之外,四周界以陡坡或陡坎的广阔台地亦称为台。英语称为TERRACE。据古书记载:“土高日台"意思是说,台是用土堆筑起来的,园林中在低地造台则须堆土,在高处则在地面筑台。园林中的台是用作赏景游览的,依山傍水均宜筑台眺景故称眺望台;至于水面亦常造台,以供观鱼或垂钓,俗称钓鱼台;山巅筑台,晨观旭日,称为观日台;与山景结合的台是为旱台;与水景结合的台,乃为水台,水台宜突出池岸,最适于赏月,俗称赏月台,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指此而言。为此,《园冶》一书中进一步谈到了园林中的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板平无屋者,或楼阁前出一步而敞者,俱为台”。在苏州一园林中,台大体上分两种,一种是筑土垒石,用以登高望远;另一种是在建筑物的前面或临水之处石砌或砖铺的露台,以供观赏、抚琴、奕棋、纳谅、坐息之用。总之,苏州园林中的台,以简雅为主,不尚华丽,通常用莲柱石栏杆,或栏以石板为佳,这样既能遮拦,复可凭坐。

    拙政园中部远香堂北面的平台,介于水面与建筑物之间,绕以细而短的石柱低栏,再陪衬着四面厅,显得十分开朗。若在此月下抚琴,或凭栏观赏雪香云蔚亭和待霜亭一带的小岛,竹树苍莽,梅桔丛生,将你不知不觉地带进太湖中的芦汀山岛,烟水弥漫的江南山水风光中去。你若循路北行,再沿着山径,登临地面平整石板光洁的雪香云蔚亭前的平台上,居高临下的俯视远香堂一带,只见水面辽阔深远,夏日荷莲,芳香四溢,远处楼台亭阁,前后参差,高低不一,相互呼应,景物宜人,令人诗兴大发。

    冠云台筑在留园的林泉耆硕之馆的北部小庭院中,你不妨在台中歇息,品赏留园三峰:冠峰瑞云峰、岫云峰,透皱瘦漏,如翔如舞,秀逾灵璧,峰下花坛小径,石笋芳草,峰前池水一泓,鱼翔浅底,台上筑有方亭,可避日晒雨林之苦,夏日纳凉,更为相宜。

    耦园的城曲草堂前面的黄石假山,山巅平整,且用乱石铺砌,酷似平台,确为登高望远纵览全园山水风景的佳绝处,向东俯视,山下绝壁直削水池,蹬道依势降及池边,雄伟峭拔,向西俯视,东西二山间削壁悬崖,形似谷道,景色之险,足以醉人。

    吴中名胜第一的虎丘拥翠山庄为一台地式园林,常以叠落平台形式作为建筑的基座。层层平台依山势逐渐升高,作为过渡形式故变化多样。伫立在灵澜精舍前的平台上左右顾盼,呈现在你眼前的山林景色,翠木葱茏,石径盘回,野趣横生。

    天平山的潘经台,此台筑山垒石,三面临荷池,夏日凭台赏荷,圆润青翠的绿叶捧着娇如凝脂的荷花,仙姿逸韵,阵阵清香带着水凉徐来,沁人肺腑,令人神清气爽。

    望苏台在虎丘山五贤堂东,顾名思义,这里是眺望苏州古城的最佳位置,故堆土叠石筑台。若登上此台极目远眺,掩映在朝晖暮霞中的古城,酷似一帧绝妙的图画,令人游兴不减。
编辑:红豆树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 传扬“浙派..
 ·内乡县衙中华大地上的历史标..
 ·榆次猫儿岭新发现古墓27座
 ·考古专家提出新解 刘贺之死或..
 ·哈民遗址入选自治区首批十大..
 ·山东启动“三孔”古建维修等..
 ·四川古寺1500岁紫薇突发病 传..
 ·湖南裡耶古城遗址遭洪水浸泡..
 ·青阳加强“天官坟”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