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仁寿县文管所了解到,结合前期调查发现的文物不同病害特征,四川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元千佛崖和位于仁寿高家镇的牛角寨被纳入“川渝地区石窟及石刻保护专项试点”,牛角寨将启动包括生物病害防治在内的综合防治研究。
![](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605/20165584657769.jpg)
位于仁寿县的“国保”牛角寨石窟,在近2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开凿了1519尊造像,是盛、中唐时期宗教艺术的缩影,其中坛神岩的几龛石窟,还以精美造型选入《中国美术全集》。据仁寿县文管所所长刘红凯介绍,牛角寨现有的69龛石窟,仅4窟没有明显的生物病害。
![](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605/20165584715281.jpg)
据悉,受损石窟要么岩体表面和顶部长有灌木,龛室表面部分裂隙中长有杂草,有的根系还扎入岩层,加速了岩层开裂。不仅对龛室稳定性造成了影响,还将地表水引入龛室,加速文物风化。同时,苔藓、地衣、霉菌等在文物表面及岩体裂隙中繁衍生长,掩盖文物表面,代表性文物之一的牛角寨大佛,因此变成了一张“花脸”。
![](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605/20165584735668.jpg)
4月28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前往牛角寨,圈定了10处试点龛窟。除了牛角寨大佛以外,坛神岩上受生物病害影响严重的几龛造像均被纳入了试点。据有关专家介绍,牛角寨试点的治理将从生态系统调查开始,从根本上寻找病因,然后再进行治水以避免在文物周边形成利于生物侵蚀的环境,最后才会开始除苔、解决风化等综合治理。
![](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605/20165584750287.jpg)
此外,重庆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以及弹子石摩崖造像也纳入了试点。试点取得的科研成果将推广至全国的石窟石刻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