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专家揭秘:信阳楚墓动物骨骼鉴定
来源:新华社  作者:桂娟  日期:2016-12-22
    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门近日对一战国楚墓的发掘进行微博直播,古墓中端出一鼎两千多年前“牛肉汤”的说法引起网友热议。

    “这是否为一鼎‘牛骨汤’或‘牛肉汤’,根据目前情况还很难给出答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动物考古专家侯彦峰,在披露出土陶鼎中的动物骨骼清理鉴定情况时如是说。

    “2300多年来,地下水反复交换,况且这一出土陶鼎密封不严,即使当时鼎内有汤也早被稀释殆尽,依据目前鼎内所留水样,还难以解开这个谜。”他说。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今年4月发掘清理信阳市城阳城遗址区内3座被盗的战国时期楚文化墓葬。城阳城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春秋早期,战国后期曾作为楚国临时国都。保护区内已发现大小楚墓100多座,此前已发掘9座,其中1957年发掘的1号墓出土我国第一套完整的青铜编钟,用其演奏的“东方红”乐曲随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回响太空。

    12月11日,考古队在发掘清理编号为M18的楚墓时,在南侧室发现鼎、壶等仿铜陶礼器,一些鼎上有盖,一些鼎内有编织物、淤泥和水。根据现场情况,考古队将这批遗物运至临时实验室进行精细清理。

    仔细清理时,编号为63号的陶鼎内发现兽骨!考古队遂将陶鼎整体取出,用包装膜包好,邀请动物考古专家进行动物骨骼的清理鉴定。

    初步鉴定,63号陶鼎内所含遗物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有编织物、木器、漆皮残片,底层为动物骨骼。侯彦峰解释说,18号楚墓所处地点的地下水位较高,棺椁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两千多年来,偶有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棺椁内的水位也随之升降,加之鼎盖破损,密封不好,所以墓室内漂浮的编织物残块、木构件、漆皮等进入了鼎内。

    “动物骨骼体积较大且沉于水,是随葬时放入鼎内的。”侯彦峰说。

    清理上层漂入物,捡出木构件、土块和漆皮,提取鼎内的水样后,专家开始清理陶鼎底层的动物骨骼:1块完整的牛右侧肱骨、1块牛胸骨和4块牛的右侧肋骨。

    “牛右侧肱骨很完整,与4根肋骨和1块胸骨的解剖结构相对应,由此可以推测,随葬时盛放在鼎内的是一块既有骨头又有肉的牛右前肢臂部及胸前部。”侯彦峰说。

    根据骨骼在鼎内堆放的形态、各骨的解剖位置、骨的大小等,专家推断这些骨头是来自同一头牛。

    “根据骨骺愈合情况,可以大致判断动物的死亡年龄。该牛的肱骨近端和远端骨骺还未愈合,推断其年龄小于1.5岁。”侯彦峰说。

    在清理过程中,发现淤泥层下有一层纺织物,覆盖在肱骨近端关节头表面。

    “鼎内的动物骨骼上覆盖一层纺织物。这是一种仪式,还是为了保持‘肉食’的干净?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侯彦峰说,“其用意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侯彦峰说,这鼎牛肉是生是熟,只根据骨头,肉眼是难以判断的。但根据“视死如视生”的观点来推测,是熟的可能性比较大。

    据介绍,63号陶鼎内的动物骨骼质地酥软,轻触即碎,需加固才能比较完整地提取。因为现场临时实验室材料不齐全,本次未从鼎内提取骨头,在陶鼎内加水后放入库房保存,待日后再提取。
编辑:郁金香
名称布依人古老建筑艺术——布依族粮仓

类别总体布局
名称云南特色民居形式——一颗印

类别古建空间
名称四角楼——客家建筑之缩影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客家围屋:围龙式围屋

类别古建形式
名称中国古建结构——顶天立地的古柱

类别古建结构
名称山东滕州龙泉塔

类别古建结构
 ·浙江:后司岙瓷窑址考古发掘..
 ·沙特阿拉伯:考古学家发现60..
 ·日本古墓星空图秘密:描述中..
 ·北欧:考古学家发现维京工具..
 ·墨西哥:古玛雅王子古墓遗骸..
 ·新疆:考古现3500年前的“胶..
 ·川西南:百余公里先秦聚落遗..
 ·浙江:大榭岛史前遗址现制盐..
 ·吉林:古城遗址现场现城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