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四川:文物普查104万宝贝亮眼
来源:四川日报  日期:2016-11-21

    重新定义

    文物价值

    在普查中,一些文博系统内的文物由于种种原因曾被深锁库房,而这次引来专家重新审视。

    在四川博物院的藏品中,11幅以格萨尔王为题材的清代唐卡,风采曾完全淹没于诸多的文物中。然而此次普查,专家发现这套唐卡,竟然是迄今保存下来的同类唐卡中稀世罕见的珍品。格萨尔王从降世、称王再到返回天界,数百个故事被巧妙安排在一套唐卡中。更难得的是,这套唐卡绘制精美、构图巧妙、色彩细腻,无论内容还是技法,都堪称精品,在国内甚至国外都十分罕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

    这次对藏品的清库工作,频频有新的发现。1993年,彭州出土了一尊南宋象钮莲盖溜肩银执壶。这件出土文物因其独特的凤首造型,錾刻、鎏金等传统工艺制作的精美纹饰,成为彭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令人不解的是,这尊执壶做成了“两件套”:身材细长的执壶被放在一个壶缸里,显得有些“多此一举”。随着研究展开,专家认为这样设计的目的其实是便于温酒。古代的酒多是米酒,需要温酒挥发甲醇。

    清库工作中最大的惊喜,来自于四川博物院的一批明代绣品。彭代群说,1956年,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持发掘了新都的蛾蛾坟,出土了大量的丝绸和棉麻制品。受当时的保管条件限制,省博对这批古代丝绸、棉麻制品进行简单的清洗和消毒后,就装箱封存。如今普查中对这批物品开箱整理,发现正是今人研究明代民间服装款式的重要实物资料,因此顺利作为文物登记在册。而川西人民博物馆(省博前身)馆长谢无量的部分书法作品,因其在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方面的独特影响力,此次也首次以文物身份进行了登记。

    自然类标本

    孤本众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在历史文物之外,还把自然类藏品纳入普查范围。而自贡恐龙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等馆藏的部分古生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和动植物标本,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国际上也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据曾参与自然类藏品普查的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员彭光照介绍,四川的古生物化石类文物有2492件、古人类化石文物1件、大熊猫等现生动植物文物则有17281件。这些标本的价值,远不止于猎奇。

    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一块看起来灰扑扑的大石头被安置在最显眼处。这块表面坑坑洼洼却又在斑驳间透出点金属光亮的石头,就是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隆昌铁陨石。彭光照说,据隆昌县志记载,隆昌铁陨石于明代时陨落到隆昌县城西北郊的道观坪,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掘出,被人们看作“神物”,精心保存。1972年,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前身)的老师在隆昌见到这块奇特的“石头”,带回学院研究。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馆藏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同样无比珍贵,因为这种著名的恐龙曾是亚洲最长的恐龙。记者了解到,理工大的这尊马门溪龙化石,身长22米,300多块骨骼重达1.7吨。最大的一块大腿骨就有200多斤重,骨头上的血管孔,竟然有人的手腕一般粗。

    至于自贡恐龙博物馆,则有更多的珍稀标本。有一种扁头中国短头鲵,是上世纪80年代该博物馆开扩房基时,在现场一批石岩上发现的化石。经过中科院古脊椎所技师张宏两个多月的精心修理,发现它是恐龙时代的迷齿两栖动物,也是自贡大山铺恐龙动物群中发现的惟一两栖类化石。彭光照说,传统观点认为,迷齿两栖动物在三叠纪以后就灭绝了,但短头鲵化石的发现,说明这种动物生存到了中侏罗纪。这是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晚的迷齿两栖类化石,把这类动物的生存时代向后推延了约2000万年。(四川省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办公室供图)

分页:[1] [2]

编辑:郁金香
名称江南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保国寺

类别古建结构
名称最高最古的木塔式建筑——释迦塔

类别古建结构
名称西域交通的门户——阳关

类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名称辽上京遗址

类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名称定州贡院

类别省级文保单位
名称无锡:三面环水的“半岛”巡塘古镇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横店村古建筑群有颜值有内涵..
 ·河南:曹魏大墓考古工作取得..
 ·安徽:萧县金寨遗址考古发掘..
 ·海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超越洛阳铲 黑科技考古像“破..
 ·广东:182件被盗文物在珠海安..
 ·四川:万安古桥为三峡工程“..
 ·璧山古桥108座 各有历史文化..
 ·民居活化石(足迹·达人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