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古建法则 >> 正文
跨越千年的敦煌艺术传承
来源:甘肃日报  日期:2016-10-8

    1948年,常书鸿带着大家的临摹作品到南京举办了一次敦煌壁画展,观众通过临本对敦煌石窟壁画艺术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二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代表中央文化部接收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并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纳入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和管理。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美术组又增添了一些生力军,工作人员热情高涨,干劲十足。

    20世纪50年代前期,国家文物局要求敦煌文物研究所多临摹一些壁画,要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展览,同时还要到国外展出,宣传介绍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敦煌壁画的面貌,段文杰和美术组成员根据以前壁画临摹的经验,研究出三种临摹方式:一种是复原临摹,就是把壁画中残破缺损的地方有根有据地填补起来,恢复原作未变色时清晰完整、色彩绚烂的本来面貌;第二种是客观临摹,就是按照壁间现存残破变色状态如实地复制下来;第三种是旧色完整临摹,把壁画的结构、形象、色彩等都依照现存状况进行复制,但残破模糊之处在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有意识令其完整清楚。

    不管哪一种临摹方式,大家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做到成竹在胸,还要不低于原作的熟练技巧,这样才能真实表达出原作的精神。段文杰1956年发表在“文物参考资料”上名为“谈临摹敦煌壁画的一点体会”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临摹的过程就是进行研究的过程”“是一项严肃细致的艺术劳动”。 
    三 
    1950年到1957年这一阶段,敦煌文物研究所又调来李其琼、关友惠、孙纪元、冯仲年、万庚育等美术工作者,临摹团队从以前个人兴趣出发来选择临摹对象,进入有计划地确定临摹项目和有组织地合作临摹一些巨幅壁画及整窟壁画阶段。这样,就使展出的临本既有系统性又更具代表性。而且通过大家在临摹过程中共同切磋、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促进了临摹水平的提高。

    上世纪50年代,在常书鸿的支持下,段文杰具体组织实施,临摹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在个人临摹与合作临摹相结合的基础上,完成了一系列内容重要而又画幅巨大的优秀作品。如249窟西魏窟顶壁画“摩尼宝珠、阿修罗、东王公、西王母”;285窟西魏窟顶壁画“天宫诸神、伏羲女娲”……这批在1957年之前七八年间临摹的一批精品,无论从精准度、完整度、气韵神态、渲染线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后,受到热烈欢迎。

分页:[1] [2] [3]

编辑:樱花
 ·考古学家在伦敦发现罗马时代..
 ·故宫今起开放新区域 西部断虹..
 ·考古发现5.2亿年前新物种 恐..
 ·八闽千姿:中国朦胧诗起源地..
 ·青岛土山屯发掘大量古墓 出土..
 ·云南昆明羊甫头墓地再次进行..
 ·广东首次挖出距今一万多年前..
 ·十笏园古建筑与潍坊历史文化..
 ·当古建筑遭遇城市发展该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