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总体布局 >> 正文
相地合宜—古典园林的选址与立意
来源:网易园林  日期:2016-10-12


    《园冶》第一章就论述相地,书中指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1]可见其为造园中最重要的问题。据其理论,相地是从下列几个方面考虑的: 

    1.卜邻 

    古人筑宅,先卜其邻,宋季雅“百金买宅,千金买邻”的典故[2],固然是指人际关系而言,而造园中之卜邻,则是强调借景。《园冶·借景》中,有“邻借”之说,并提出在城市因“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1];因为“借景偏宜,若对邻氏之花,才几分消息,可以招呼,收春无尽”[1]。卜邻还包括山水之邻,傍山则“楼阁碍云霞而出没”[1],临水则“迎先月以登台”[1]。无锡寄畅园,以惠山寺为邻,借惠山为后援,如《园冶》所说“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1]。此园为借邻家之景,特地在园南与惠山寺毗邻处建临梵阁,下洞上阁,与寺中之古华轩相嵌搭,登其上,寺中景物,一览无余。

    登其上可数寺中游人,自惠山寺内望,邻梵阁顶端显露于古华轩上。 

    卜邻的范围不仅包括相邻的构筑物和自然山水,也包括周围整个环境,所谓“得景随形,或傍山邻,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1]。 

    往往由于园址地理位置和邻借条件的不同,园之主题、内容亦有所差异。如苏州之沧浪亭,地处苏州城南,地偏近郊,据苏舜钦《沧浪亭记》所述:此地“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3],基于这段对环境的论述,可知沧浪亭以门前一带溪水、水南古树葱郁和杂花修竹为胜,故入门以桥通园,或自城内荡小舟而往、特别是外向取景、以水为主题,用沧浪之水清浊的典故,寓意造园者的情趣也是顺理成章。

    又如苏州拙政园,居廛市之中,无邻借之景,故以“拙政”为造园主题。据文征明《王氏拙政园记》称:当年造园者“潘岳氏仕宦不达,故筑室种树,灌园?蔬,曰:此亦拙者之为政也”[4],由于无邻借之景,故以经营园艺为此园主题,但“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4]有造园的基本条件,“稍加浚治,环以林木”[4],便成为一“门掩无哗”的城市山林。其风格的内聚性,也是由卜邻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卜邻就是选择园址时,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貌条件、林木植被、以及周围的构筑物等多种因素。

    2.究源与察地 

    造园相地除了考虑周围环境之外,还要考虑园林基址范围内的立地条件园讲究随曲合方,得景随形,只有顺天然之理,才能自然、合宜,故对基址的了解十分重要。对园址的调查研究也可概括为究源与察地: 

    2.1究源 

    究源指探究水之源头。江南园林多以水为胜,且园无水不活,而这里的水当为有源头、有出口之活水,若硬成一池,以水灌之,只能是一池死水,并无生趣。正如宋代朱熹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道出水之妙在于活,《园冶》称:“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1]就是这个道理。 

    无锡寄畅园,历来以泉而闻名,据王稚登《寄畅园记》所载:“环惠山而园者,若棋布然,莫不以泉胜;得泉之多少,与取泉之工拙,园由此甲乙”[5],由于寄畅园“得泉多而取泉又工,故其胜遂出诸园之上”[5]。该园水面占全园三分之一,来自惠山脚下之二泉,经过两条渠道流入园内,一为八音涧之源头小池,终日淙淙不绝,泻入湖中;一为自东南角方池中的龙头吐水,经暗管流至湖中,湖水出口在南,与惠山寺之水交汇后流走,虽然其水在园内并不循环,但它与园外之水构成大的循环。

    拙政园不似寄畅园有二泉之水可以充分利用,它是在原有的沼地上搜土而成,故其源属于泉水暗涌。因此,其水体循环方式与寄畅园不同,是在大循环中套有多个小循环。至于绍兴青藤书屋,因院小不求其广,而是求其深邃和宁静,仅利用一眼清泉,筑成方池,朴雅而清幽。故上述各园之水体,其形式、景趣各异,但皆需有水之源头,此亦为选择园址的决定因素。

    取“枕流漱石”典故,天井之上,半被浓郁树冠遮掩,构成一种静与隐的意境。

    2.2察地 

    察地为了解园址地形之高下和地被情况。古人云“山以水袭为奇,水以山袭尤奇也”(明·蔡羽《消夏湾记》)仅有活水而无山相配,亦不能构成佳景。园中山体,虽说可以人工培土、掇山、叠石为之,但终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远不如利用原有地形,故相地时,对原有地形的考虑非常重要。 

    扬州瘦西湖两岸地形皆属平坂小岗,起伏不大,但利用原有地形的高下,加以人工改造,在阜岗处,再设白塔以增其高,使其对全园有统领作用,可谓对地形运用得体。苏州虎丘之拥翠山庄,是一组院落依山势而建,人工石阶与自然山石巧妙嵌接,空间有起伏、疏密的变化,视景也有高低、仰俯的变化,并且时而观园内之景,时而观园外之景,步移景换,变化多端。虽然建筑密度较大,但山之旧有地形、树木、岩石等,使此园仍具有自然、古朴的气氛,此乃得天独厚,非人力之所为。 

    了解园址的植被情况,在察地中也十分重要,《园冶》中说“新筑易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1],还说“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1]。可见园中之树木,是难得的造园资源,应千方百计保留利用。苏州沧浪亭,原为“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3],并且“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3],所以沧浪亭在造园之初,就有很好的植被,古木繁花成为主景沧浪亭的难得衬景,其古朴之意,为新园所不及。

    参考文献(请在正文相应处标出参考文献序号): 

    [1](明)计成,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补充: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及该单位所在城市/出版年份)

    [2](唐)李延寿,南史.吕僧珍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补充: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及该单位所在城市/出版年份)

    [3](宋)苏舜钦,沧浪亭记,(收录于《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补充: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及该单位所在城市/出版年份)

    [4](明)文征明,王氏拙政园记,(收录于《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5](明)王稚登,寄畅园记,(收录于《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编辑:夏腊梅
 ·苏州百年老宅大火焚毁严重 原..
 ·湖南蓝山发现一明代古民居
 ·黄骅市海丰镇遗址考古发掘仍..
 ·六安金寨水下古镇现轮廓 遗存..
 ·宜兴骆驼墩考古 惊现39座婴儿..
 ·考古发掘明代院落印证开封城..
 ·青岛两处汉墓实施发掘 陶罐埋..
 ·胶东3000岁古村落重见天日 遗..
 ·“飞阅”中国:航拍利川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