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16座古祠堂被现代化改造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陈绪厚 曾毅 日期:2016-1-26
学者:祠堂修缮要了解其历史文化
记者注意到,在被合理活化利用的祠堂中,多被用来做地方文化展馆、村民活动中心等。除此之外,不少祠堂则处于空置、废弃状态。对此,《关于杏坛祠堂保护利用的建议》指出,有条件的村居,利用祠堂分别成立文化中心和活动中心,条件不具备的可以二者合一。
不过,不少专家学者对于当下的一些祠堂活化有所微词。佛山市国家级民间艺术专家梁诗裕对珠三角祠堂保护有过多年研究,梁诗裕曾表示,每个祠堂都有自己的特色,修缮时一定要研究清楚,包括建筑的体量、制式、历史文化底蕴等,如果有钱大肆重修,且没有用对地方,就是对祠堂文化的破坏。
顺德本土学者李健明也表示,对祠堂的保护活化,要了解这座祠堂的体制和历史,了解它的一草一木,这些现在连很多本土村民都不清楚,这就导致不少祠堂表面上修得很好,却没有保留最原始的状态。
特色祠堂
黎氏宗祠
位于昌教村坛头巷,建于清朝末年,占地20000平方米以上,房门多达99道,所以当地人一般称其为“三宅门”,也称“99道门”,寓意“长长久久”。现在当地还流传着一句颇有地方特色的歇后语:“三宅门的房门——数不清”。
五间祠
位于北滘的五间祠原名尊明祠,建造于明嘉靖年间或更早一些,是一座面阔五开间的祠堂,也是珍贵的岭南殿堂式古建筑实物标本。现存一路二进,首进头门阔五间深两间,第二进大殿阔五间,是顺德现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五开间祠堂,十分罕见。
乐从陈氏大宗祠
乐从陈氏大宗祠俗称陈家祠,位于乐从镇沙滘村,占地4000多平方米,有大小正横侧门98道,是广东两间最大的祠堂之一。从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奠基开始,每日近千人开工,花了5年时间才落成,其工程之巨在祠堂建筑史上实属罕见。
黄氏大宗祠
2002年被评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黄氏大宗祠,是万历状元黄仕俊的家族祠堂,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祠堂占地近两千平方米,共有3座建筑物,是三门五间三进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由于顺德是广东状元数量最多的地区,而黄氏宗祠又是万历状元的家族祠堂,维修后的黄氏宗祠办成了状元博物馆,是广东首座以状元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分页:[1] [2]
编辑:樱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