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509/201591585954124.jpg)
![](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509/2015915902100.jpg)
![](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509/2015915909427.jpg)
灵鹫寺古建筑群年久失修
位于市区风车山上,有一处鲜为人知的古寺庙,被称为“灵鹫寺”,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寺庙的名称及由来已难以考据,但古庙的建筑群依然存在,这些老宅相连成片并依山而建,占地面积达800多平方米,几乎成为市区最古老建筑之一。
历时百多年的风雨,如今的古庙建筑君早已破落不堪,但由于历史及现实等诸多因素影响,至今这里依然住着24户居民,共70多人,居民们的生活环境较差,更令人担心的是年久失修的老宅随时可能倒塌,“古庙危机”始终笼罩在70多位居民头上。
24户居民仍住在古寺庙院落中
沿着润州山路向北拐上风车山,再顺着一条一米多宽的小巷向东蜿蜒而行,记者注意到,这条小巷的名称就叫“灵鹫巷”,上了年纪的居民告诉记者,当年灵鹫巷可能就是因灵鹫寺而得名,而如今灵鹫寺的名称几乎无人知晓,但灵鹫寺的古建筑群依然保留着。
在灵鹫巷的东端,记者看到一处青砖古建筑围墙,围墙上有一石拱门通入古寺的建筑群,如今这里的门牌分别是厉家塘后137号与138号。拱门的上方有一块嵌入青砖的白色石质牌匾,石匾上刻有“福善禅林”四个大字,居民表示,这块石牌匾的材质类似于白矾石,有100多年历史,而古庙里的建筑群建成的时间可能更早。
当地居民已经说不清灵鹫寺建成的大致情况,记者多方调查了解到,灵鹫寺建成时间应在清末,当年香火很旺,到民国时最盛,其中民国时闻名全国的两大高僧可成和尚与圆湛和尚曾在此剃度,寺院内还有众多僧人,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加之战争等因素影响,灵鹫寺逐渐衰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灵鹫寺古建筑群曾一度是部队的临时驻地,后作为省军区工程队职工及家属宿舍,目前如今部分省军区工程队职工仍然健在,在此居住在此的居民主要是省军区职工家属以及他们的后代。
危机四伏:古宅摇摇欲坠,居民惊恐中度日
穿过石拱门,记者眼前是连成一片的古建筑群,以老式平房及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居多,屋顶都是黑色瓦片,屋内多以木结构圆柱、木横梁为框架,屋顶天花板上整齐排列的条砖较为少见,居民称这可能是当年古庙的僧人采用的建筑方式。由于年久失修,这些条砖经常老化断裂而自行落下,居民们为此时常担心不已。
今年78岁的张庭康告诉记者,他当年是省军区工程队的职工,主要为部队从事建筑施工等工作,部队撤离后,工程队也解散了,他与其他职工被留在此地居住,如今已有50多年了。张庭康表示,当初住进古寺庙时,建筑相对完好,特别是木结构的框架,连接处都是用木质榫头连接,没有一根铁钉,非常坚固,但随着时间推移,屋顶老化漏水严重,木柱横梁等被大量腐蚀,老宅安全令人担忧。
记者来到住在二楼的刘素梅家中,沿着木楼梯上楼时发现,楼梯已有多处腐烂破损,走在上面不时发出“吱吱的”响声,而刘素梅家门的木走廊已经严重变形,并向外倾斜。刘素梅表示,每到狂风暴雨时,全家人及邻居们都能感受到整个房间在轻轻摇摆,并发出“嘎嘎嘎”的响声,随时可能倒塌。
在居民赵登来家,屋内的承重圆木柱已是千疮百孔,赵登来用手轻轻一抠,就能抠下一片腐木。记者在古宅多处走访注意到,许多居民家的木柱顶端均已腐烂,而青砖外墙多处已经开裂,裂缝最宽的地方可以伸进一只手。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