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严寺
香严寺,又名长寿寺、香严长寿寺、显通禅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白崖山,东临龙山,西接虎山,北依后岭,南拱面山,整个地形若莲花状,该寺居正中。始建于唐朝,本是慧忠的道场,后建寺于此。唐宣宗曾在寺内避难,剃度为弥。自唐代宗颁旨敕护起,香严寺便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有万顷香严寺之称。唐代后,该寺曾两度复兴。明永乐年间重建该寺,规模宏大,号称十方长寿大香严禅寺。康熙年间,第58代住持9年重建使该寺再度中兴。1657年至1851年,有六世九位临济宗高僧任住持,香严寺成为临济正宗的重要道场。
香严寺,又名“长寿寺”、“香严长寿寺”、“显通禅寺”,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西北部的白崖山群中,东临龙山,西接虎山,北依后岭,南拱面山,整个地形若莲花状,香严寺恰居中间。香严寺始建于唐代宗时期,本是南阳慧忠的道场,后在此建长寿寺,唐宣宗为了逃避唐武宗的迫害,曾在寺内避难,剃度为弥。自唐代宗颁旨敕护之日起,1986年,香严寺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区淅川香严寺2012年初,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唐代之后,香严寺曾两度复兴。第一次在明永乐年间,皇帝恩准重建淅川香严寺,规模宏大,田产万顷,唐代“万顷香严寺”美名失而复得,号称“十方长寿大香严禅寺”。这时的香严寺,有寺僧500余人,“为中州诸山之冠”。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香严寺再度中兴,康熙59年(1720年)春天,香严寺第58代住持颛愚谧以“香严再兴”为已任,开始九年重建,上下寺大规模重修。
香严寺因慧忠国师的强大影响力,奠定了其在佛教界中的地位,历代高僧辈出。在香严寺历代住持中,共有六世九位临济正宗高僧担当,自1657年延续到1851年,近两百年时间,香严寺成为临济正宗的重要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