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严禁异地迁建古建筑才能留住“文脉”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袁浩  日期:2015-7-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和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坚决制止异地迁建传统建筑和依法打击盗卖构件行为的紧急通知》,明确坚决制止和打击传统古建筑被异地迁建、盗卖等行为,并将在全国启动专项督察。

    古建筑“搬迁”这几年已经几度成为社会焦点。古建筑如果离开特殊的地域环境,缺少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割断了其一以贯之的历史文脉,即使每一块砖每一根梁都保留了下来,也是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一种破坏。可以说,在一栋栋写满了历史的古建筑或轰然倒下或迁往异地的背后,折射出传统文化急功近利的政绩之殇。因此,破坏古建筑和迁建古建筑,无疑是在抹去一个地方的记忆和文脉,值得我们每一个社会个体深思。

    文明的内在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发展。古建筑的伤痛,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殇,相关部门必须“守土有责”。虽然当前我国乡村古建筑流失的问题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此次三部门将联合开展打击和制止认定传统建筑异地搬迁和盗卖等行为的专项督察,为传统古建筑的保护带来了福音,有助于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乡愁”,留住“文脉”。

    当然,严禁异地迁建古建筑,不让任何古建筑背井离乡,不仅需要相关部门严厉打击,还需要上升到国家法律法规层面。因此,必须尽快出台或细化古建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古建文物保护的层级责任,建立古建文物保护问责机制,以此倒逼相关部门提高对古建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防止任性地拆掉古建筑的行为,从而留住传统文化的“文脉”。
编辑:樱花
名称张爱玲故居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山丹大佛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色达古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松口古镇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噶丹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陈家大院

类别市(地区)文保单位
 ·“中国考古01号”首航南海 考..
 ·酒泉肅州發現10座漢代墓葬 搶..
 ·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文物在汉..
 ·伊拉克古城哈特拉2000年历史..
 ·刘时进调研保靖魏家寨西汉古..
 ·塔什干:神秘的丝路古城
 ·新疆霍城县惠远古城出土两块..
 ·济宁市国有可移动文物达51万..
 ·“七三一”陈列馆增436件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