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禹王宫戏台
禹王宫座落在双江北街,坐西面东,为清初砖木结构古建筑。占地12216平方米,建筑面积2556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是重庆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戏楼之一。
走进北街,一座巍峨壮观,朴实无华的青砖牌坊,首先映入眼帘。正门是由四块峡石作枋,门楣以上全是刻镂有20多台戏目的青砖砌成。玲珑剔透,堪称佳作。上有竖书的“禹庙”两个楷书大字。中有本县玉溪镇王仁树横书正楷“明德远矣”4个遒劲庄重的大字。正山门及两侧门各有长联l副,系南溪县著名书法家包弼臣所书。除“禹庙”两字外,其余均用杂色碎磁片镶嵌。
禹王宫又称作湖广会馆,有200多年的历史。旧时会馆多兼有同乡会,商会,客票和聚会娱乐功能,戏台是不可少。禹王宫的戏台建造十分考究,飞檐翘角,琉璃简瓦,气派华丽,戏台两厢“耳楼”的雕花栏杆视线开阔,凭栏而坐观赏戏曲,形似今日剧院的包间。颇具特色的是禹王宫戏台及两厢戏楼,雕梁画柱,工艺精细;戏台为筒瓦硫璃悬山式建筑。原戏台台口吊沿上缕刻有戏曲曲目24组,近100个戏曲人物塑像,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两道半园形“马门”上,“出将”、“入相”2匾彩绘金字,熠熠生辉。堂口两旁各有园柱l根,柱上曾镌刻有一副行书楹联“优孟衣冠真是假,梨园子弟旧翻新”。对仗工稳,凝练简洁地点出了戏剧舞台的特点。戏台正中上方悬挂有一块黑漆鎏金的匾额,横写“响遏行云”4个草书大字,超逸奔放,姿态横生,匾对均系三台县举人书法家左攀龙所书,与对联相映成趣,为戏台增色不少,当时有人戏谑地读为“跑过二堂”(因草书与4字形似),成为一时笑谈。难怪重庆电视台拍摄电视连续剧《凌汤元》也要选在这里拍戏。
戏台对面大厅檐下悬有“声教讫于四海”横书长匾一块。厅内两旁各有耳房一间,房门上及大厅中央悬有外地各界赠送的大匾5块,其一为“铸鼎象物”,另一为“楚蜀同源”,均出自当地名家手笔。
正殿中央悬挂有本镇“杨三泰”所赠金底黑字“二水安澜”大匾一块,也是包弼臣所书。两侧有一长联,系本镇硕彦杨稚鲁的挚友、射洪县僧人李雨笙所撰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