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古建结构 >> 正文
遗落在崇山峻岭中的京西古村落
来源:渤海早报  作者:闫丽  日期:2015-4-28

    京西门头沟区的深山里,一座座古村有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崇山峻岭中。在门头沟区现有的54个风貌完好的古村落中,苇子水算得上最不起眼的一个。她幽居太行山深处,毗邻大名鼎鼎的爨底下、与其同根,却很少为人所知。老屋、水道、石桥、老人、千年古树……满眼古朴、气质独特,却也暮色重重。日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吉德老师和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王宁接受记者专访,聊起了他们一起在苇子水村进行田野调研的那些事儿。

    “苇滋水”没了水苇子水村位于北京门头沟区燕翅镇,距北京城55公里,聚落沿山谷呈矩形分布。这里景色秀美,山上山花、野菜、野生中草药俯拾皆是。历史上,这里水源丰富,河沟上端及两侧芦苇很多,村民也因此称之为“苇滋水”。村民称村子所处之地为“九梁八岔”,即九条山梁汇聚于一个山谷,被视为“九龙戏金盆”的风水宝地。可惜,如今水沟干涸了,芦苇也没了,村名也演变成“苇子水”。

    苇子水村始建年代不详,相传远在汉代这里就已经有人居住,明代时已建村。明《宛署杂记》上有记载,村子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万历二十年,即1592年,由此可见该村已有超过600年的历史了。村民相传,苇子水村民的先祖本是山西洪洞县的移民,最初落户于雁翅。有高氏兄弟二人,高自笔、高自墨从雁翅迁居至此,开始住在现在村里的一块大石头地下,后繁衍成村。目前,该村村民除了外来的媳妇,全都姓高,百户同宗,无其他杂姓混入,几十代人辈辈传衍。

    加了保温层的古建岁月悠悠,先人们给苇子水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址。村里原有一座五道庙和两座龙王庙,但由于历史原因,都已经不存在了。据说当年龙王庙里供着青龙、白龙、黄龙、黑龙四个龙王泥塑坐像,村民在此杀猪宰羊祈求风调雨顺。如今龙王庙已不见当年风貌,只有庙门口的那棵千年古槐树依然伫立。

    村里的四合院也算是历史文物了,计有四合院46座,仅剩5座基本保存完好,其余已经不同程度破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合院比这还多,当时被日寇烧毁的就有500多间。所有四合院都有照壁,其中一座房屋临街后山墙上有字,据传已有100多年了,但字迹已经不清楚了。“前几年,当地政府出资对村里古建筑的墙体加了保温层,安装了新的窗户。”吉德说,刷完以后,远远看去,整个墙都是白的,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建筑的原始风貌。“已经看不出来是一个古村落了,看着它就跟现代的房子一样,但是房子内部仍很破旧。”村里有几处古宅甚至常年无人居住。

    此外,在村西还保留着一段完好的古道,一条小河自东向西从村中穿过,河上有8座古老的石桥,一般就地取材,或平或拱,或宽或窄。王宁介绍说,因为之前有人曾在桥上落水,几年前,政府对桥进行了改造,加装了护栏。村里还有4棵一级古柏,令人称其的是,通过GPS定位测试,居然千百年来,它们一直刚毅地站在一条线上。

    年轻人都不会的秧歌戏俗话说,苇子水的姑奶奶会唱戏,不会也能唱两句。每到正月,出门子的姑奶奶都惦记着回家听戏。早些年,村中有香会(民间花会),一共四档,有幡会、号佛、秧歌和音乐班(村民称其为“老道”)。逢年过节搭台唱秧歌戏,正月十五摆灯阵,四月初一四档会一起出动,去田庄娘娘庙走会。村中至今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传统婚俗和丧俗,在田庄地区具有代表性。此外,还有许多生产民俗和生活民俗。值得一提的是,苇子水村秧歌戏号称为“大秧歌”。也叫“本调”,始于明末清初,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是海淀温泉一位号称“秧歌王”的老先生所传。现在戏班子中共有十二三个人,老的90多岁,年轻的也50多了,苇子水秧歌戏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强调板式多样,号称“九腔十八调”,非本地人很难学会,伴奏也很有特色,只用打击乐器伴奏,不用丝弦,俗称“干咬”,剧目以《三国》《水浒》为主。

    苇子水的秧歌戏历来是师徒间口传心授,内容改变不大,并无文字剧本留下,保留至今400多年殊为不易,堪称文化化石,已经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部都是老人在唱秧歌戏,年轻人都不会。”当时,王宁为拍摄村民唱戏的场景,想组织几个人,拍几个镜头,但是没组织起来,“没人,就叫来了两个人。”

    穷的连鸟来了都得饿死由于地处山区,经济发展缓慢、老龄化严重,苇子水村是一个北京市级贫困村。“连农家乐都没有,全村大多数人靠每月几百块的低保维持生计。”吉德进村以后,对村里的最深刻印象就是“穷”,“由于干旱,很多果树已死。村里没有收入来源,年青一代都进城奔生活了。”吉德听村里人介绍,前几年村里建了两个农家乐,却没发展起来。在苇子水,当地人都说他们村穷的连鸟来了都得饿死,全村就一个商店。两名年轻的田野调查者住在村委会一个会议室的沙发上,晚饭时,去村委会借来锅煮了方面便。“这里的自来水口的水很小,三天来一次,就得拿盆存点水。”吉德在村里住的两三天时间里,基本没洗过脸。穿村而过的灵泉河沟哺育了苇子水世世代代村民,如今已干涸,有四口古井仍未干枯,住在地势较低的村民都来此担水洗衣做饭。

    “可能与经济落后有关系,村民对村子的保护意识并不太强。”吉德进村后还发现,与其他传统村落中常见的保存完好的石碾不同,苇子水村里有些碾子已经被埋到地下或砌在墙里,“村民看到一个碾子就拿来砌墙了,我们就时常看到半个碾子在外露着。”吉德叹道:如果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让这个村子“活”过来,可以预测,再过几十年,这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很有可能会消失。

编辑:樱花
 ·“中国考古01号”首航南海 考..
 ·酒泉肅州發現10座漢代墓葬 搶..
 ·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文物在汉..
 ·伊拉克古城哈特拉2000年历史..
 ·刘时进调研保靖魏家寨西汉古..
 ·塔什干:神秘的丝路古城
 ·新疆霍城县惠远古城出土两块..
 ·济宁市国有可移动文物达51万..
 ·“七三一”陈列馆增436件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