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天门市文广新局主办的纪念石家河遗址考古60年学术研讨会上,专家称,作为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核心部位的典型遗址,石家河遗址群代表了这一区域史前文化发展最高水平。
石家河遗址位于天门市石河镇,东南距市区约16公里。1954年底,在配合水渠工程考古调查时,我省考古界前辈王劲等人发现了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群。该遗址群总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中心区的石家河古城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长江流域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古城。
考古界专家围绕石家河遗址及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发言称,石家河遗址是石家河文化据以命名的遗址,先后经历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阶段,这一谱系的考古学文化为开发长江中游地区作出了最重要贡献,其文化影响波及长江上下游和黄河中下游。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俊英等人称,迄今所见,长江中游地区发现和确认的史前城址共17座,其中,分布在湖北地区的史前城址有15处之多。石家河遗址群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核心部位的典型遗址,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其内涵丰富,遗存保存较好。具体表现为,出现了大型城邑、建筑遗迹及大型祭祀场所,许多出土陶器有刻画符号,可视为是汉字起源的前期阶段,另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及铜器残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称,以石家河遗址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地区,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