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棠阴古镇
棠阴古镇位于江西省宜黄县城东部的宜水河畔,距县城14公里,现为棠阴镇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含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有1400余户,6000多人口。全镇辖14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人口1.81万余人。镇四周青山环抱,碧水环绕,林茂竹翠,莲硕荷香,镇中桥头镇尾,桥塔相映成趣,古宅鳞次栉比;镇内大街小巷,祠堂各具特色,宅院错落有致,是宜黄县境内惟一明清古建筑群保存最完好的千年古镇。
全镇国土总面积179.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2421亩(其中水田面积30120亩,旱地2401亩),有山林面积9953公顷(149295亩),其中果木林413.6公顷(6204亩),主要有桔子、板栗、杨梅、红枣等品种;活立木总蓄积量22.53万立方米。
棠阴古镇始建于北宋年间,因村庄依山傍水,故原名陂坪号八府君,随父居住于临川,其家资丰厚,所拥田地连抚接宜,且喜游山川。一日游览到陂坪,见其山清水秀,风光秀丽,以为钟灵毓秀之宝地,遂于宋天圣九年(1031)携夫人邹氏来此肇基,并亲手植甘棠树于村西南通道边,祝曰:“汝茂,吾子孙亦昌茂”。数年后,吴竦所植甘棠树葱茏挺拔,茂然成荫,其子孙亦兴旺发达。至宋隆兴年间,吴竦七代孙时,吴家人丁家业更为兴旺,远近他姓,也相继迁入居住,人口与时俱增,各姓开基扩域,业盛家隆。后人不忘吴竦亲植甘棠之宏祝,取“甘棠茂荫”之意,改陂坪为棠荫,后又改称棠阴。明万历年间,因商业隆盛,为江南通商贸易中心地之一。彼时始称棠阴为“镇”。至民国28年(1940)始定为行政镇。1958年改称棠阴人民公社,1985年恢复镇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