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占地面积965平方米。各庙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山门和大殿均硬山顶三花风火山墙。山门面宽三间、大殿面宽、进深皆三间,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木构梁架结构。三庙有横门相通,通道隔一弄,南弄题“奎光”。北弄题“斗曜”。三庙六条屋脊上,分别饰有陶塑花脊。其以多种古典戏曲和古老传说内容为题材,塑造了众多人物、山水、花卉、鸟兽和珠宝等,釉色鲜明,形象生动,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为清光绪十四年重修时,署名文如璧精心制作的艺术珍品。特别是武当行宫山门屋脊的两龙争珠,栩栩如生。屋脊还保留部分清咸丰三年塑造的石湾陶瓷装饰,为现存于建筑上石湾陶塑之最早者。五光十色的花脊,使这几座古庙显得雍容华丽,气势磅礴。武当行宫门前置石狮一对,连座高2米。为明末清初石雕,刀法古雅凝练,形态威武传神。山门前石檐柱刻有一副以工整楷书书写的对联:“五马环回,玉镜水通圣井水;三峰鼎峙,龙坡山接武当山”。次间石雕虾弓式攀间梁上各置了小石狮一头。在檐柱与山门墙之间,饰有两组镂金横梁木雕,每组为三条横梁架木组成,合长3米。皆为高浮雕人物。一面为“瓦岗寨”故事,一面为“西辽国”故事。雕工极其精细。背面刻有花木鸟兽,并刊有“广州时泰造”字样,为光绪十四年所制。观音庙山门檐廊结构、木雕与武当行宫略同。其檐柱联为:“法宇配龙坡,仿佛普陀气象;莲台朝玉镜,依稀西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