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市郝庄乡王家峰村东有一高大土冢,当地人称之为“王墓坡”,相传是一座古墓。2000年12月初,盗墓贼的黑手伸向了这座古墓,在墓冢西北角炸出一个盗洞,幸好被村民及时发现并报告文物部门,盗墓行为被及时制止。经过考古专家现场勘察发现,此古墓有大面积壁画存在,应属北齐时期。遂上报各有关部门,引起省、市领导高度重视,由山西省、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考古队立即对其实施了抢救性发掘。
“王墓坡”地处万亩梨园之中,考古队首先对其周围环境进行了清理、勘探,同时做了必要的安全保卫措施。在探明墓葬结构后。当即拟定了发掘计划,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使发掘工作被迫中止。
冬去春来,考古工作者在上一年整理的基础上开始了正式发掘。发掘以探方的形式,逐层向下清理。墓道壁画没有施地仗,在墓壁上粉刷一层白灰水就直接彩绘,这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中尚属少见,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墓道部分的发掘工作基本完成,脆弱的墓道壁画近乎完整地保存下来。
墓道由斜坡式墓道、过洞和天井三部分组成,坡度23度,长约22米、宽约3米,最深处6.1米。壁画描绘的是一支由神兽引导的仪仗队,构图没有受过洞和天井的空间分割影响一气呵成。86个青壮年士兵,服装样式统一而色彩不同。有执三旒旗的,有举鼓吹长号的,有佩剑带弓的,还有执缰牵马的,散聚成组,神态各异,展示了北齐官宦人家出行时的生动景象和壮观场面。在那样粗糙的墙面上,用笔如行云流水,不起稿而一笔而就,几乎不见修改痕迹,挥洒自如。画家对造型的把握和对线条的控制力,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