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荆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枣阳市博物馆等组成的考古队,共同对位于枣阳市吴店镇的郭家庙墓地的曹门湾墓区被盗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
昨日,记者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墓地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群,截至12月底,共发掘墓葬29座、车坑一座、马坑二座,共出土青铜器四百余件(套)、玉器近百件、陶器五十余件、漆木器三十余件等。专家判断该墓地应是目前所见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曾国的国君级别墓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在该墓地发现一处春秋早期大型乐舞遗存,为目前所知最早,填补了从西周早期到战国早期近五百年间大型乐舞发展史的空白。此外,还发现了历史上最早的编钟木架和较早的麻制品。
首现史上最早编钟木架
据记者了解,郭家庙墓地位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一、二组,南临汉江支流滚河,坐落在一条岗地上,总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分为郭家庙墓区和曹门湾墓区,在历史上多次遭到盗扰。为了抢救性保护郭家庙墓地文物的安全,考古人员于去年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此次,考古人员发掘的重点是一号大墓,为斜坡单墓道的岩坑墓,东西向,长11米,宽7.8米,墓室长11.3米,宽8.5米,深8米。墓道、墓室长宽基本相等,其形制在春秋时期墓葬中较为特别。该墓葬在历史上被盗,近年也有盗扰,但椁室的木头保存较好,长约6米,宽约5.6米。棺木保存也较好,上面彩绘图案及丝织品仍可见,考古人员初步判断可能是多重棺。大件铜礼器虽被盗,但仍出土大量的兵器、车马器、玉器以及漆木器,还首次发现历史上最早的编钟木架以及历史上较早的麻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