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原《同安县志》卷八记载,铜钵岩在县西北十五公里云溪保。祟奉清水祖师,岩边有一石洞,时有微风吹出,洞边有一古榕,岩右有一石鼓,颇征雅致。铜钵岩现有规模是清朝光绪年间重修保留下来的,岩内有联“院建莲花第一山,宫居月上双无地、蓬莱山高树接天,铜钵岩耸云生石”等对联可以看出铜钵岩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渊源。
铜钵洞位于铜钵岩旁,为天然石洞,高2.7米,深7.5米,宽3.5米,古榕垂盖,微风轻抚清幽凉爽。内存一宋代石刻,上书:“弟子毛士作同妻陈五娘舍钱钻造观音菩萨,定光菩萨,昭应菩萨及普陀山镇于铜钵――宋开禧岁次已丑七月日立。相传石洞中尚有一洞通泉州安溪蓬莱山,与清水祖师殿相通。一次,有一只母猪误入山洞,久不见回,师傅和村民料想必死无疑。将忘之时,某日母猪带一群可爱小猪回,村民甚喜,倍感菩萨恩德。
铜钵岩后山群峰叠翠,登顶,两巨石相生相成,还有那石象栩栩如生。一座略低一座,形貌似狮类虎。村民说这是“三狮赶一虎’的‘古战场’。狮虎们为这“风水宝地’生死搏斗着。狮大吼,虎长啸,山摇地动,惊心动魄……瞧瞧,那最低处是勇猛的老虎,它蹲伏着,与那憨不可遏的三头狮子怒目而视,眈眈相向。铜钵岩的传说,不胜枚举。还有“天马留蹄”、“鸡母踏石”、“琵琶穴”、“蜜蜂穴”等等。真是一石一景观,一景一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