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昌市罗家集的东南面,有一条经历了六百多个春秋的老街——谢埠街,不少南昌的老人都知道,在1960年以前谢埠街上有个非常重要的交通口岸,就像如今的步行街一样繁华。随着岁月的静静流逝,谢埠街已经不复往日的兴盛,街道两边的旧房已是断垣残壁,依稀可见一些晚清和民初时代建筑的痕迹,而最引人瞩目的要数一座宏伟的西洋大教堂。
谢埠街历经600多年历史
近日,市民罗小姐致电本报表示,她家住在罗家集,离她家不远处有一条很有故事的老街叫谢埠街,街上有一座西洋建筑,保存着不少南昌历史故事。根据罗小姐提供的线索,记者乘车寻找这段南昌记忆,沿着古老的街道,听老人们讲述曾经的故事。
根据史料记载,谢埠街曾经是旧时南昌东大门一个最繁华的街市,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口岸。谢埠街从东南方朝东北方向沿抚河延伸,历经600多年,因抚河变迁而兴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商铺林立,最多时约有一百五六十家。每日经过谢埠的商船约有千艘,南来北往的客商上岸交易。1949年5月,解放军为解放南昌,与国民党守军在谢埠展开了一场激战,史称“谢埠之战”,当时据说有500余具先烈尸骨就地掩埋在谢埠抚河西、北岸的附近绿树林中。记者查询资料获悉,“谢埠之战”规模虽然不大,却是解放军渡江战役后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解放后,谢埠街成为南昌城东最有名的老集市,方圆百里的百姓都习惯来谢埠街赶集,但随着南昌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一些新城区的快速兴起,谢埠街的地位和作用也渐渐弱化了,褪去了往昔的辉煌。不过,如今这条老街两侧还能看到一些晚清至民初的特色建筑,其中最大的就属一座西洋老教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