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器皿 >> 陶器 >> 正文
青海彩陶收藏与鉴赏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马光星  日期:2014-9-1

    张建青先生的《青海彩陶收藏与鉴赏》问世了。这是一部集科学性、知识性和鉴赏性为一体,图文并茂,厚重而大气的集成之作,是一部从史前人类历史的演进来考察彩陶的产生、丰富和发展之书,也是作者从生命符号的寓意和象征的角度阐释彩陶艺术的价值和意义的书。

    青海彩陶文化研究滞后

    青海是彩陶的王国,柳湾又是彩陶的故乡。柳湾墓地是湟水流域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史前文化遗存,数以万计的精美陶器物的面世,充分展示了无与伦比的发达的彩陶工艺技术。柳湾出土的彩陶文物数量众多、造型奇特、纹饰繁缛、图案精美,对研究西部史前文明,对研究甘青地区原始文化的起源和传承、内涵和特征以及祖先们的生产、生活、信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

    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形看来,我们对彩陶的研究,不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方面,还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尤其将彩陶作为一项重要的地方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除了一般性的介绍文字和图片资料、画册以及一些散见于报刊的论文以外,到目前为止,我省还没有举办过彩陶文化研讨方面层次和水平较高的专题研讨会。尽管河湟一带是彩陶的故乡,但是,研究中心却在甘肃、陕西及其他地方。青海虽有研究成果,在向外界推广和展示方面却寥寥无几。甘肃的民间组织和专业机构在彩陶艺术的研究方面很活跃,而我省在不久前才成立了民间的彩陶文化研究团体。可以说,我们并没有争得彩陶文化研究的话语权和主导权。由于研究工作的滞后,对彩陶,人们从更为宽广的层面上还未形成比较明确的文化意识。

    因此,通过市场运作的手段,打造彩陶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产业链,开发它的潜在价值,使彩陶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得到体现,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做许多实际工作。《青海彩陶收藏与鉴赏》一书的出版发行,正是在人们的渴望和期待的目光中问世的,也使彩陶的收藏与研究,在以往发掘和研究的基础上具有了某种整合的意义。 

    彩陶蛙纹蕴含的奥秘

    彩陶艺术对生命符号的寓意和象征,还显现在许多神秘的纹饰图案和描绘的动物形象画面。张建青先生在对彩陶的蛙纹符号解说中,发表了这样的见解:“蛙纹最早出现在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类型、马家窑文化各类型彩陶以及齐家文化彩陶中,各种变化的蛙纹近百种并沿袭三千年之久……蛙纹的寓意可能是先民们希望将青蛙的超强繁衍能力传递到本氏族妇女身上,并实行一种模仿性巫术,将蛙作为生殖神,进行图腾崇拜,最后使蛙纹的符号成为神的符号。”

    我认为,对作者提出的蛙纹所表达的生命的生殖崇拜、女神崇拜等命题,我们应该结合有关彩陶所提供的史前文化信息以及人类学、民俗学等相关资料,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领域进一步深入考察,破解先民们在他们绘上去的这些纹饰中,究竟潜藏着什么样的奥秘?

    其实,马家窑彩陶的蛙纹符号,早已引起不少学者的兴趣。杨堃先生就认为,“娲”与“蛙”同义同音,女娲是蛙图腾氏族部落的女氏族长。何星亮在《中国图腾文化》一书中也认为,所谓“女娲”就是“雌蛙”,而雌蛙大概原是某部落的图腾,后来图腾演变为神,“雌蛙”也就演变为“女娲”了。这些论述,“蛙”都与“娲”有关。蛙的繁殖能力很强,产子繁多。蛙生四肢,将其竖立,形状似人,有的学者认为,女娲是蛙的人格化。在原始社会,由于人类的生存条件恶劣,存活率低,寿命又短,于是,先民为了后代的兴旺,崇拜生殖力强的动物,由此形成的信仰和习俗,集中体现在他们的图腾物——女娲这一人格化了的创世之神和繁殖之神身上;表现在他们的彩陶上,就是大量的蛙纹图案或者青蛙形象的绘制。

分页:[1] [2]

编辑:樱花
 ·天龙山圣寿寺大殿开始修缮
 ·千年乌塔年久失修更新防雷设..
 ·万历帝定陵打开后文物遇氧遭..
 ·日本十月将会展出中国台北故..
 ·山东博物馆28日将举办公益性..
 ·资源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命名为..
 ·赣州新增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唐代贵妇"裴氏冠饰"残件成功..
 ·盐茶古道 400多年前一家人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