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典园林环境 >> 风水玄学 >> 正文
华安仙都“二宜楼”楼名
来源:中国网  日期:2014-7-14
    座落在华安大地上的巨型古建筑物“国保”二宜楼,创建者是清初“乡饮大宾”蒋士熊(1678—1744年),仙都镇大地村后井自然村人,排行第五,择址蜈蚣山麓从后井迁出,居二宜楼,为第二后井人,故时人称“后井二”。蒋士熊少时家贫,外出谋生,雄心壮志,中年后衣锦还乡,积巨资建造大土楼。蒋士熊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选择二宜楼地址,购买土地良田约1000多亩;雍正十三年(1735年)募建玄天阁后,着手规划二宜楼;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秋,筑此罕见的大圆楼的基础工程,其间改造河道500多米,建造亭台两座,挖掉小山包一座。清乾隆五年(1740年)二宜楼主体工程全面动工。二宜楼工程浩大,蒋士熊积劳成疾,工程未竞而辞世。其妻魏颜娘有贤德,生6子17孙,教子有方,男亦商亦学亦农,妇孺佐园林,并承志续建土楼。命名“二宜楼”,富有诗情画意,追求安定、祥和、繁荣、发达;寓意: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内宜外、宜子宜孙、宜男宜女、宜楼宜人、宜文宜武。更贴切地讲“宜丁宜财”为蒋士熊创建二宜楼的初衷。

    二百多年来安然座落在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的蜈蚣山麓的巨形建筑物二宜楼是清代乡绅蒋士熊创建的,它为古代夯土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楼群形成以二宜楼为中心的圆壮巨型土楼,为祖楼;小土圆楼南阳楼、方形楼东阳楼,二者为子孙楼,圆为乾为男,方为坤为女,可谓天地和衷,子女齐全,平衡发展。一大二小土楼,均为清朝初期之产物。三楼建筑平面布局独具特色,防卫系统构思独创,构造处理与众不同,建筑装饰精巧华丽,尤以二宜楼之丰富多样的壁画、彩绘、雕刻在中国古民居中实属罕见。大地土楼群是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一大实践,建筑具有几何学图形美。

    在众多的土楼形式中,最令人惊奇的是华安仙都的“二宜楼”,它边门石匾上明确纪年建成于清乾隆庚寅年(公元1770年),二宜楼的创建者蒋士熊的始祖蒋景容于明嘉靖四十四年因倭寇骚扰,由海澄鹅养山迁到仙都镇大地村肇基,蒋士熊系蒋氏十四世,青年时代承下这块土地,便着手改河道近500米,平山整地,挖掉小山丘,到晚年时积巨资动工建楼,蒋士熊建圆楼,一则为求安全,借鉴外地土楼防御的各种优点,形成“二宜楼”独特防卫体系,二则以应所谓“蜈蚣吐蛛穴”的地理形胜建楼,并以“宜山宜水,宜家宜室”的意者,把该楼命名为“二宜楼”。

    所谓二宜,即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内宜外、宜男宜女、宜文宜武、宜楼宜人之意,这便是大地村“二宜楼”楼名的寓意,富有诗情画意,追求安定、祥和、繁荣、发达。背倚高山,意味着护卫,显然有助于防风御寒;流水意味着财源滚滚,水溪更有利于污水的排放。良风、好水、地气和山脉的保护,使楼内的居民能从宇宙之气中获益,自然万物之灵气为他们提供了理想的居住环境。
编辑:樱花
 ·古镇千年银杏遭雷击"腰斩"
 ·亳州市道德中宫正在扩容改造..
 ·贵州非遗保护有声有色有形
 ·国家文物局投500万维修五泉山..
 ·湖北利川大水井古建筑群等保..
 ·永泰县七处古建筑列为文保单..
 ·南京牵头明清城墙申遗
 ·新疆哈巴河县喀拉苏墓地出土..
 ·龙岩各地加强古村落保护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