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典园林环境 >> 自然山水园 >> 正文
石牛洞
来源:安徽频道  日期:2014-7-7
 

    古往今来,维妙维肖的石牛令南来北往的游客叹为观止,写下了许多赞美石牛的诗篇。唐代诗人李白在《咏石牛》一诗中这样写道:“此石巍巍活像牛,埋藏是地数千秋。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似汗流。芳草齐眉难入口,牧童扳角不回头。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清代诗人丁珠在《石牛古洞》一诗中赞美石牛是“一品神仙”:“古洞悠然小洞天,石牛得此本无全。谁迎紫气谁能杖,不粪黄金不受鞭。齿洁无劳临水漱,心闲唯爱枕云眠。千秋山谷真知己,信是烟霞一品仙。”

    石牛经过风风雨雨,走过了数千年,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文革”中,愚昧无知的山民把石牛当做“牛鬼蛇神”,炸去了石牛的头,只留下了残缺不全的牛身。

    “青牛驾我山谷路”

    唐宋以来,李白、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柬之、留正、张同之等都酷爱潜山山水。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的意愿。在舒州(今潜山县)任团练副使的苏东坡想定居潜山,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平生爱舒州风土,欲卜居为终老之计”。黄庭坚更是把自已当成潜山人,他特别喜爱石牛古洞的林泉之胜,自号山谷道人,常骑在石牛背上读书,让宋代第一画家李公麟为他画“黄山谷坐牛图”,刻于崖壁之上。他在山谷筑室读书,写下了十几篇歌颂潜山山水的名篇诗作,在《题潜山》一诗小序中满怀深情地写道:“余家潜山,实为名山福地”。后人为纪念他,在其读书处建起了“涪翁亭”。

    黄庭坚游历潜山过程中,最令他流连忘返的是“石牛古洞”。置身“仙境”的黄庭坚,面对诗崖,感慨万千,写下了《题山谷大石》、《题山谷石牛洞》、《书石牛溪大石上》、《题青牛篇》等多篇诗文。他在诗中抒发了当时的心情:“郁郁窃窃天官宅,诸峰排霄帝不隔。六时谒天开关钥,我身金华牧羊客。羊眠野草我世间,高真众灵思我还。石盆之中有甘露,青牛驾我山谷路。”陶醉于石牛古洞的黄庭坚,虽身处世间,却已思接千载。人生的痛苦、仕途的艰辛、旅途的劳顿都已统统抛开,石牛古洞就是心中唯一让他快乐的世外桃源。他经常骑着青牛,像仙人一样优游在山谷林泉之中。

    “石牛洞里诗无数”

    石牛古洞,宽而不旷,三面环绕青山,幽林古寺,环境极其清雅。南面随溪开敞,似有吞吐潜河广野之气概。在这条小溪中的岸边石壁谷底,刻满了自唐代以来摩崖石刻300多方。真可谓“有石皆镌刻,使之无空隙”。唐宋以来,书家文人纷至沓来,或结庐酬唱,或勒石题名,留下了大量的墨宝石刻,其中唐李翱、李德修;宋王安石、黄庭坚、李师中、留正、赵希衮、张同之、明胡缵宗等题刻尤为珍贵。有的字大如斗,有的字小如盅,有的镌凿于百尺峭壁之上,有的雕刻于幽邃洞岩之中。诗词歌赋记铭,文体齐备;真草隶篆行,五体俱全;颜、柳、欧、米、赵,各派皆有;刻石方法阴阳兼有,方圆相济;唐、宋、元、明、清、民国、直至当代,没有断代,真是一溪系千秋。其石刻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地点之集中,在我国大山名泉中极为少见,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山水文化库,堪称“历代诗书艺术石刻博物馆”。

    “诗崖石刻藏幽谷,水咽泉声如漱玉。琉璃击碎韵铿锵,清气逼人清彻骨。”在如此清幽素雅的自然环境和丰厚灿烂的文化谷地中,寻古访幽,品泉啜茶,真是人生一大乐事。相传古时三月三日“踏青”,骚人墨客会集这里,饮酒赋诗,评出佳作,刻于石壁,以传后世。在众多的摩崖石刻中,石牛古洞入口处的摩崖石上元代诗人吴伋的诗作:“旌驾桥连拜岳坛,神仙何处留空山,石牛洞里诗无数,尽在烟云飘缈间。”好似为摩崖石刻题写的一个序言,让人们感受到天柱山摩崖石刻的无穷魅力。

    “坐石忘归”成美谈

    在琳琅满目的石刻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宋代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的名篇大作了。宋皇祐三年(1051年)九月十六日,

    王安石抵舒州任通判,夜宿三祖寺。当晚,他和其弟王安国在住持文铣和尚带领下,迫不及待地举着火把夜游石牛古洞,见石壁李翱留名石刻,非常敬佩,并“坐石听泉久之”,快乐之至,深夜不归,还不过隐,第二天继续畅游并留下题刻记其事,并写下“水泠泠而北出,山靡靡而傍围,欲穷源而不得,竟怅望以空归”一诗,抒发他夜游的心境,廖廖数字,水泠泠清越之声,北出流动之态,山靡靡壮丽之姿,旁围蜿蜒之状,有声有色呈现于前。后来他入相得志,又迭前韵写下了一首诗“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托人带来刻在旁边。南宋魏国公留正,看到荆公等名篇以后,深有感触,也写下一首诗刻于谷底:“先生仙去几经年,流水青山不改迁,拂拭悬崖观古字,尘心病眼两醒然”。

    王安石对石牛古洞一直情有独钟,离开舒州以后,仍念念不忘,只要听到有人要到舒州去,他总是送诗祝贺,深表羡慕。他的一生与舒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公元1078年,他受封为舒国公,1086年,又被追封为舒王。

    静静地偃坐在溪底的青石上,抚摸着“荆公”的石刻,遥想九百年前,从远处而来的翩翩青年正是从这山间小道走出去,走向朝廷,变成了一代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为着富民强国,他敢于“顶牛”,倡导并实践“三不足”的无畏精神。在保守势力设置的重重障碍面前,他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力主改革,确具一股“牛气”......我想,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改革家”的拗相公王安石,该是从这石牛古洞中充分摄取了石牛的精魂吧!

    “水流碧兮如玉,山交翠兮若围。临石崖以兀坐,卧云榻而迟归。”拂拭摩崖,饱览诗刻,身临其境,我终于感悟到了佛道两家“斗法”争占、先贤大哲流连忘返的其中况味。

分页:[1] [2]

编辑:樱花
 ·天水甘谷县大象山古建筑维修..
 ·给汛期文物加把“安全锁”
 ·静寂“南阳城” 穿越千年小瓦..
 ·隋朝萧后遗骸和漆棺送社科院..
 ·广州拟增80处历史建筑
 ·故宫新发现2.8万首乾隆御笔诗..
 ·建设工地发现 50万年前淮河古..
 ·衡阳市南岳古镇
 ·张店19处古建筑申报传统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