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文物古迹 >> 市(地区)文保单位 >> 正文
漳州天宝洪坑村——“迷宫”古村落
来源:福建日报  日期:2014-6-5
 

    洪坑古村落主体建筑里最重要的是大房、二房、三房、四房、六房头和当店巷等建筑。几座大厝,格局和风格虽相差无几,但布局独特,各具特色。

    戴阿伯介绍,大房由戴富始建,直到其长孙才竣工,倾注了祖孙三代人的心血。大房门厅梁架上雕刻了琴棋书画等图案,花卉草木雕梁画栋,百年过去了,依然纹理清晰,栩栩如生。二房也是二进一院落,美观大方。三房朝纵深方向发展,前后五进三院落,规模更大。四房存心要与三房攀比,特地按“一厅两房”的布局建设,在厅堂的两侧又加房,各自围成一个小院落,气势非凡。

    戴氏兄弟争奇斗巧,竞尚奢华,结果建造起一片府院华宅。据传,当年造厝的全盛时期,石料与砖瓦都是从泉州水运而来。相传,建大房时缺少石粉,戴家就以一斗白银换一斗石粉。因此被编成歌谣:“有洪坑的厝,无洪坑的富;有洪坑的路,无洪坑的石铺。”

    “古厝里,最具特色的就是这座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建造的石楼。”戴阿伯领着我们走进“鸿湖乐居”,它与土楼形制相似,只是材料为青石青砖,“石楼共有18间房子,各间相通,冬暖夏凉”。

    戴阿伯也曾是“鸿湖乐居”里的居民。他回忆,楼里有一口八角水井,大家共用,妇女洗菜做饭或洗衣服时凑在井旁,拉着家长里短,笑语不断,其乐融融。遗憾的是,原先18户人家的“大院”里,如今已空置。有些房间已经塌陷,横七竖八的房梁搁在墙上,镂空的窗棂摇摇欲坠,屋里长满野草,楼背的墙上,不知何时长起了一株七八米高的榕树,攀砖绝壁附在墙上。而那口古井也成了一口死井。

    除此之外,村里还有漳州最早的乡规民约石碑——一块刻于清康熙年间的“鸿

    湖社会禁牌”的石碑。碑上所写的不许犯尊欺弱、窃取物件,不许架棚作厕、起盖小屋等乡规民约条文,直到今天还很适用。

    保护与利用,仍是进行时

    600多年来,洪坑村一直隐身于天宝山脚下,默默无闻,然而自12年前在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后,开始声名远播,大批文物管理部门专家学者、媒体记者蜂拥而至。

    漳州市文管部门负责人说,洪坑古村落年代之早、规模之大、布局之独特,在漳州市当属仅见,它的发现,对研究闽南古代民居建筑有着重要意义。相关专家也认为,这里的古厝是闽南建筑的杰出代表。2013年,国家住建部公布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漳州芗城区天宝镇洪坑村榜上赫赫有名。

    由于年久失修,加之闽南地区雨水丰沛,明清古建筑群破损较为严重。“对明清老宅院的保护和维修,这几年一直都在做。”挂钩该村的天宝计生办詹主任告诉笔者,每年,村里平均会有一至两房进行重修,数十万元的工程资金,主要通过各房裔孙自发募集完成。此外,古民居的日常保洁、维护工作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则由村委会组织完成。每年,村委会都会投入10多万元用于聘请专人打扫、修补古厝。

    近年来,有关洪坑村明清古建筑群进行保护的话题,引起了漳州市和芗城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区各级主要领导多次前往实地考察调研。“鸿湖乐居”圆形城堡、戴氏宗祠、鸿湖庵等特色建筑均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初,芗城相关部门还在村内召开了洪坑古民居前期保护与开发现场会。会上要求各部门做好古民居的保护与保洁工作,划定了前期保护与开发的核心区范围,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三个阶段性的工作标准。

    “希望将来,在对洪坑村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在古建筑保护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适当开发、合理挖掘老祖宗们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统一风格、招商引资,使洪坑村明清古建筑群的保护和利用走上良性循环道路。”詹主任说。

分页:[1] [2]

编辑:樱花
关键字:
按地域:
按类别:
 ·千年古寺石狮被评“洋气十足..
 ·江西省4个传统村落整体保护
 ·宝相寺佛教文物"搬家" 即将亮..
 ·古建筑原居民老业态沉淀巴渝..
 ·天水市将打造西关古城历史文..
 ·24件明代青花瓷为民谣上品
 ·平顺县两座千年古建修缮后重..
 ·耕泽石刻博物馆开馆 院内存明..
 ·正定护城河200多米河道初现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