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艺术 >> 古建形式 >> 正文
揭秘江津莲花石
来源:重庆日报  日期:2014-5-6

    重庆多江河,除了世人熟知的长江和嘉陵江外,境内还有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阿蓬江、酉水河等数以千计的大小河流。在古代,江河水位的变化与人们的繁衍生息息息相关,因此,沿江河两岸及河中的岩石上,古人常用凿刻文字的方式,记录当地水情变化。江津莲花石、重庆朝天门灵石、涪陵白鹤梁、云阳龙脊石……水文碑记上寥寥数语,却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水文资料。

    这些水文碑记从何而来,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它对于今天的人们了解江河的水情变化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对此,本报“重庆地理探秘”栏目推出“寻访水文碑记”专题报道,通过记者沿江河两岸,走近重庆境内主要水文碑记,为读者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说到莲花,人们马上会想到宋代诗人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对它的描述。那么,你可曾见过由礁石组成的莲花?你可曾想象,这朵石莲花虽不常浮出水面,但每逢其出现,则预示着当年必会风调雨顺?

    在江津几江东门外长江航道北侧江水中,就有这样一朵神奇的石莲花—36块礁石在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组成了一朵美丽的莲花,时隐时现,让人神往。

    4月28日,记者来到江津几江,探索这朵神秘“莲花”背后的故事。

    “石不常见,见则年丰”的来历

    “看,莲花石水文题刻就在那条船的下方,只要长江进入长时间枯水期,莲花石便会露出水面。”80岁高龄的江津区文化馆原馆长林桂春指着江上的一艘小船对记者说。

    莲花石水文题刻由36块大小礁石组成,因其状如莲花而得名,如全部露出水面,面积可达800多平方米。“莲花石,俗名挑灯石,在民间有"石不常见,见则年丰"的说法。”一道陪同的江津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张亮介绍。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枯水题刻之一,这朵巨大的“莲花”为何会有“石不常见,见则年丰”的说法呢?

    “这和古人的美好意愿有关。”张亮说,在民间,每逢低水位时,江中的岩石才会显现,而每当岩石显现的年份大多是丰年,长此以往,便有了“石不常见,见则年丰”的说法。

    时光飞逝,当年古人为祈求丰年,在岩石上所凿下的文字,却在现代成为珍贵的水文资料。据了解,莲花石现在题记38处,共计诗词48首,最早的题记出现于南宋乾道辛卯年(公元1171年)。“从南宋乾道年间至今,莲花石可考证的出水次数为17次。”张亮说,“每次出水都会吸引大量文人骚客聚集于此,他们所留下的题刻忠实地记录了南宋乾道中期至民国二十六年之间近800年的长江枯水位情况,通过考察这些诗题所在位置,我们可摸索出长江水位变化规律,从而为修建水利设施提供重要的参考。”

    莲花石曾上演重庆版《桃花扇》

    “在莲花石上的48首诗词中,除了咏叹莲花石的奇特风姿和"石现兆丰年"的祝颂外,剩下的大部分诗歌都是缅怀一位名叫谢秋芳的明朝女子。”林桂春告诉记者。

    那么,这位名叫谢秋芳的明朝女子是何来历?

    “她是一位名妓。”林桂春说,相传明崇祯年间,泸州一位貌美如花、多才多艺的名妓谢秋芳,与在泸州做官的江津人杨生相识,为其卓尔不群的气度和才华所打动,互生爱意。后来杨被诬受贬,离开泸州回江津时向谢承诺,将凑钱为其赎身并结连理。哪知时隔一年,不见杨影,谢自赎至江津找杨,后得知杨在途中郁疾而亡,痛不欲生的她到莲花石吟诗悼杨后殉情于江心。

    “买舟重到几江滨,烟水空蒙夜月新,回首琵琶歌舞处,翠钿冷落不成春。”400多年后的今天,当林桂春吟诵起谢秋芳所留下的这首绝命诗时,记者的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

    “如果说清初剧作家孔尚任所写的《桃花扇》中,江淮名妓李香君和白衣书生侯方域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无数读者动容的话,那么谢秋芳则用这首情诗,上演了一部重庆版的《桃花扇》。”张亮感慨道。

    “永远”消失的莲花石?

    “听说了么?时隔20年,莲花石又浮出水面了。”“那还不赶紧去看看,据说以后就再也见不到这块石头了。”

    2007年3月3日,莲花石出水的消息引发了附近居民的热议,一时之间,滨江路上游人如织。

    1987年,莲花石曾因枯水露出真容,时隔20年后再次露出水面,在吸引大量市民前来观赏的同时,众多文物专家也借机登上莲花石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与此同时,一条“专家称,此次亮相将为莲花石谢幕演出”的消息却不胫而走。

    因水而生,因水而灭,莲花石难道真的将消失在滚滚波涛中?

    “不能说是永远,只能说市民今后将很难目睹莲花石的全部"芳容"。”张亮说,“随着长江水位的增高,市民想见到莲花石无疑会更加困难。”

    虽然沉入江底,但莲花石上面的珍贵史料却不会轻易失传。据张亮介绍,早在2007年,江津便启动了莲花石题刻资料抢救保护项目。“当年,我们投入56万多元,采用工程测绘、题刻翻制阴模、题记编录、摄录像及拓片局部围堰等方法,在获取莲花石题刻基础数据的同时,还对莲花石部分题刻进行翻模。”张亮说。

    同时,他还表示,未来如果条件允许,将采用水下考古的方式,对莲花石进行全面测绘。“我们还将择址建立莲花石博物馆,从而让更多市民领略到莲花水文题刻的独特魅力。”张亮说。

编辑:樱花
 ·“石仓契约”还原乡村历史记..
 ·贵阳消防发现火灾隐患94处
 ·别有天地的博罗普济寺
 ·首都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特..
 ·洛阳龙门石窟剪刀手佛像走红..
 ·文武二官佛像来自辽金时期
 ·桂阳 造明代铁钟现世
 ·故宫不只是一座5A级景区
 ·3300年前殷商文物亮相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