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器皿 >> 瓷器 >> 正文
福建市漳窑技艺失传百年又复
来源:海峡导报  作者:韩丰  日期:2014-4-16

 

   她静静地端坐在那儿,米黄色的皮肤,如玉般圆润温厚,再细看,其纹如冰裂,倒也别致。

    她的名字独树一帜,漳窑。如清末《闽产录异》所云:“漳窑出漳州。明中叶始制白釉米色器,其纹如冰裂。”

    揉泥、拉坯、修坯……在南靖县龙山镇,70亩的漳窑烧制基地,直径3米的古老水车,30米长的池子,两米高的窑炉,一派明清时代漳州古老窑址的原貌,再现了漫野窑烟的盛景。这一切,多亏了痴迷漳窑的他。

    他叫林俊,65岁。近日,他被列为非遗项目漳窑(米黄色瓷)传统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林俊说,古时,漳窑精品多为地方贡品进献朝廷,并与“德化窑”和广东“潮州窑”同享盛誉。林俊推测,过去,“潮漳一家人”,两地相互往来,窑工多为亲戚,在技艺上有所交流,因此,产品和工艺上有相似之处。不过,漳窑造型古拙,线条优美,釉色呈米黄色,且普遍开冰裂纹,纵横交错,妙如天成。

    明前期,漳州背山面海,森林茂盛,瓷土优良,再加上水系发达,有天然的良港,为漳窑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漳窑之所以在清末没落,使得传统技艺失传近百年,“主要原因或是太平天国运动,当时,清军反围剿,窑工跟着军队弃窑逃亡,背井离乡”。

    有幸的是,2009年,林俊终于将漳窑传统生产工艺恢复,并成功烧制一批漳窑瓷器,文物收藏界称之为“漳窑的再生之父”、“几可乱真”。


    要做精美的漳窑,不仅设备“古早”,制作技艺也得传统。水冲击着水车,推动杠杆,捶打瓷土,历时两天两夜,再经淘洗陈腐、练泥等繁琐的工序,终于将瓷泥放置在陶车中央,蘸水、轻抱、拉起、压下……一个漳窑瓷器雏形诞生。

    林俊说,修坯是陶瓷成型中极为重要的工序之一,使器物表面光洁,并使坯体达到烧成温度时收缩率的尺寸,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

    随后,经暗刻、堆贴、烧窑、出窑等层层制作工艺流程,至少得半个月。“若是梅雨天,那就得一个月了。”

    林俊轻描淡写道,若某个环节出错,成品很可能开裂,功夫就白费了。

    传承人林俊:痴迷漳窑无怨无悔

    提起林俊,“痴迷”二字当之无愧。出于对漳窑的喜爱,他卖掉钢管家具厂、到各地博物馆参观、向专家讨教……

    明明知道,漳窑传统烧制技艺失传近百年,林俊仍执着地一头扎进去。6年时间,几十万元,1000多件瓷器……烧制了失败,失败了再烧,日复一日,直到五年前,他已经60岁了。

    这份花甲之年的礼物,对他而言,很是珍贵。2009年,他终于摸索出了漳窑传统烧制技艺,并成功烧制一批漳窑瓷器。同年6月,漳窑传统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0年,他在南靖县龙山镇建起70亩的漳窑烧制基地。林俊的儿女林莹、林涛,也继承了这一事业,在基地里学习漳窑烧制技艺。

    如今,他已经着手建设270亩的漳窑文化创意园,“后年,就完工了,漳窑文化就能呈现给世界了

编辑:樱花
 ·奥巴马访韩时将归还9件朝鲜王..
 ·《突围突围》剧组扎营皤滩古..
 ·西寺修缮进入扫尾阶段
 ·隋炀帝牙齿亮相 萧后凤冠尚待..
 ·评选最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
 ·萍乡列商代古城保护为城建重..
 ·群星闪烁的无为县名镇
 ·“洪山庙”曾于1826年重修
 ·隋炀帝墓文物展16日迎客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熼叺浼欐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风郴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枻鎷蜂负閿熸枻鎷烽〉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熺Ц璇ф嫹 |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 | 閿熸埅纰夋嫹閿熸枻鎷烽敓锟�
閿熸枻鎷锋潈閿熸枻鎷烽敓鍙綇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閿熸枻鎷�   閿熼叺鍑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鎴掞細Service@Yuanlin.com   閿熺晫璇濋敓鏂ゆ嫹0571-86438262
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瀹為敓鏂ゆ嫹閿熸枻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 鍥敓鏂ゆ嫹閿熸暀浼欐嫹  |  閫氶敓鏂ゆ嫹閿熸枻鎷峰潃閿熸枻鎷�閿熷彨鐧告嫹鍥敓鏂ゆ嫹
鎴橀敓鐨嗙尨鎷烽敓鏂ゆ嫹:閿熷彨鐧告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鍗忛敓鏂ゆ嫹 閿熷姹熺渷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鍗忛敓鏂ゆ嫹
閿熸枻鎷疯惀閿熸枻鎷烽敓鏂ゆ嫹璇侀敓鏂ゆ嫹鐗涢敓鏂ゆ嫹閿熺垂2-20100396
閿熸枻鎷峰顓岊亷鎷烽敓鏂ゆ嫹閿熻銈忔嫹閿熻剼锝忔嫹33010000004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