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那些旧街巷、四合院、古民居
来源:家庭周报 作者:陈正函 日期:2014-2-10
1月26日,包头市图书馆“《回望北梁》——李平老民居图片展”正式开幕了。这是包头市图书馆为纪念记忆北梁,特意举办的“旧街巷四合院古民居图片展”。
影展由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包头市老年摄影家协会会员,60岁的李平老师在保存的2000多幅北梁的照片中精选出了500余幅,分门别类,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展示给大家。内容包括了老包头的街巷、北梁古民居四合院、四合院的宅门、严守“风水”的照壁、房檐屋顶的饰物、古朴大方的门窗、民居的室内装修、让人留恋的日用“家什”、北梁拆迁、日寇建筑等。
那样的古老令人怀念
记者了解到,北梁的古旧民居在1996年包头地震中曾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经过包头市政府的规划,从1997年开始对东河老城区的旧街巷古民居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改造;接着,从2002年下半年起,对北梁地区进行重新规划,开始分期分区域的拆迁改造重建。去年,李克强总理视察北梁棚户区后,全市开始了北梁棚户区拆迁改造的高潮。
而李平老师的照片,就从2002年开始记起……
北梁的拆迁改造收官,那些老街巷、古民居都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那些古朴的四合院、别致的窗檐雕饰、让人留恋的日用“家什”,让每一个老包头人眷恋而不舍,也让每个未曾踏上过北梁的人向往。
那样的古老,不曾再见。
影展上,一位北梁老住户望着李老的一张照片呆住了:“那是我的家!”这位老住户告诉李老,他们住了一辈子,都不曾给自家的院子拍张照片,今天竟在这里看见了自己曾经的家,内心真是感动!
徒步北梁:古民居的往事
2002年,家住东河区的李平拿着一个“傻瓜”相机开始了对老北梁的记录。“当时北梁开始拆迁,我觉得,我应该记录下什么”,李平告诉记者,通常只要天气好,他就一早出门徒步走北梁,挨家挨户地进去拍照,“我特别注意那些砖刻别致、码头装饰讲究的院落,那样的民居房屋并不多,往往是曾经的大户,有着精彩的家族故事……”
“一次,我走进一位老人家的小院拍照,起先老人家不让,但是她家的码头装饰非常别致,我拍得入了神,老人家便倚在门头看着我,当我拍到她家梁上的一尊马像雕饰的时候,我愣住了,我问老人,马上为什么坐着个人?老人即刻热情起来,饶有兴致地给我讲了她家的族史”,原来古代人家一般的马像雕饰都是以花鸟做陪衬,而老人家因为祖上是个走西口来包头经商的读书人,特把关公骑在马上读书的像雕于房上,以显对关公的尊敬。随后,李老还在老人的屋内看到了很多古“家什”,其中还包括老人16岁嫁到这里时从家带来的首饰针线盒,那样的木质小盒子,现在早已成“古董”。那年是2003年,老太太82岁。
从2002年至今,李老珍存了这12年间北梁的2000多幅照片,踏过了北梁的82条古街巷,356个四合院和11座寺庙教堂,如今李老的相机也从当初的“傻瓜”换到了今天的单反。李老告诉记者,在2002年到2003年以及北梁拆迁改造中的很多照片都是“抢救性”的拍摄,“很多时候,我通过老朋友和亲戚知道哪里要拆了,就慌忙去拍,很多照片都是上午刚刚拍完,下午就被拆完了。”
李老说,他有个500G的硬盘专门用来存放这些北梁的珍贵照片。
北梁即将成为历史,这些定格在历史中的老街巷、古民居、四合院的特色、变迁,这些哺育了几代人、延续了300余年的辉煌古民居,也将随着李老的影像长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记者从包头市图书馆了解到,这次的北梁记忆展将持续在一楼展厅展出到2月20日。
编辑:菩提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