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梁壶乃壶式之一,始于北宋,流行于明清。小口,细流,鼓腹,平底,有盖。为了提拿方便,在肩部两端连以半月形提梁。宋代耀州窑创制,明清均有烧造,品种有青釉、青花、粉彩、紫砂等。明代提梁壶以万历时期的为代表,壶体有瓜形、球形、六棱形等式样,提梁有高、低之别;少数为窗格式,或在壶肩部有双竖系,双系之间穿半环形金属提梁。
下面仅以5款颇具代表性的提梁壶来介绍中华这一传统的茶壶文化的历史渊源。
五彩鸳莲纹提梁壶
这款五彩鸳莲纹提梁壶(图1)为明万历年间明代宫廷御用瓷器,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壶高20.5cm,口径8.7cm,足径11.8cm。壶唇口,短颈,丰肩,圆腹,圈足。肩部附提梁和曲流。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青花五彩装饰。五彩是明彩瓷中有名的品种之一,主色调纯正,炫彩斑斓。腹部绘莲池鸳鸯图。肩部绘云头纹一周,近足处绘变形莲纹一周。盖面绘花卉、飞雀和蝴蝶。柄与流上均绘串枝朵花。所用釉上彩以红、黄、绿彩为主。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构图饱满,纹饰线条较粗,图案生动活泼。
明万历时期的五彩小件器与嘉靖时类似,品种略多,大花觚、大蒜头瓶、大葫芦瓶等为典型器形。这时的五彩器几乎全是青花五彩,传世品中釉上五彩器很少。五彩盘碗类器大多在几十万人民币左右,这与绘画精粗、官民窑的区别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