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按南宋古沉船“南海I号”1:1比例设计建造的仿古船亮相湛江海博会,成为海博会最大亮点之一,而它在阳江的“真身”发掘工作也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经过5个月的暂停后,10月10日,“南海I号”船舱内文物提取和发掘工作继续进行,首轮提取工作预计将于年底结束。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南海I号”考古队领队刘成基向记者介绍,本次发掘工作出土器物数量较大,种类较多,包括大量的瓷器、铁器和铜钱,以及部分金器、银锭和漆木器,完好程度较为理想,其中还发现了宋代较为罕见的雕花漆盘,以及带有异域风格的精美金器,均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刘成基表示,如何保护暴露在空气中的木质结构、移除文物上的凝结物,以及在发掘过程中保持船舱的完整性,将成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难点。考古队将动员各领域专家的力量,对“南海I号”的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